2008年4月25日 星期五

150 阿思曲現象

統計學裡有一件事情是阿思曲現象:心理學家阿思曲研究顯示多數人易因非多數群體的一份子的感受而改變態度,而不受自己較佳的判斷所影響.這個現象在統計學上的應用,是考慮資料收集的效度,換言之,一個實驗的參與者的反應會不會影響到下一個或其他的參與者反應而造成收集到的資料效用度減少,重點是,獨立性和相依性的問題.當我讀完這一段落,恍然大悟.所謂的30歲,所謂的黃金時期,所謂的標竿,其實只是一種看法之一.是不是要依循或遵守其實更重要的是先釐清是不適合自己.站長的勉勵,我竟然想了幾天才想通,真不好意思.阿思曲現象反映在我們的人生,就是我們容易受外界影響的特性.優秀的先行者會讓我們驚艷,讓我們佩服.但是,即使有許多優秀的前輩或典範,怎樣經營自己仍然是一個獨立的問題,別人的成績單可以參考但無須模仿.回想幾年前曾經有過的類似經歷,其實當時的確也是這樣來的.既然重新入伍,就再從二兵當起,繼續前行,至於那個引我心煩的老問題,我也決定再當一次鴕鳥視而不見.繼續積蓄.聽自己心裡的話一定沒錯.

2008年4月24日 星期四

負責的任性

無論是我高估了自己的抗壓性,或是我低估了預期面臨的挑戰,
我想,現階段是一個不太好受的過程,過多的看不到具體成效與意義的工作項目和不成比例的時間。
怎樣處理自己的貪心任性呢?忘記它,或是放手一搏?
一片黑暗不見五指,不是退場,就是堅持,在狼狽都要走下去!
即使偶爾假裝堅強,什麼都是假的,退伍才是真的。
再喝一口酒,我就要去睡覺,明天進場,開工做事。

2008年4月23日 星期三

狼狽的30歲

很多人以30歲為驗收點,驗收自己的人生,大部分的20多歲年輕人大概也是以30歲為一個期待的階段。
一群國立大學研究生在研究室趕作業邊作邊聊天,聊到結婚,聊到30歲的期待。
我終於明白,我始終沒有自信的理由。
當我大學生的時候,有為者亦若是,曾經也給自己巨大的期許,熬夜爆肝的作設計,馬不停蹄的接受各種挑戰,期待自己能在不久的未來嶄露頭角,坊間不少雜誌標榜成功人士多在30歲賺到第一桶金,30歲,大概是一個合理檢驗的時間點吧。
大學畢業當兵才知道原來男生可以拼搏的時間,要扣掉兩年,於是戰戰兢兢也甘願認份的服完兵役,退伍時已經27歲。在花了一些時間將未來職業可能需要的物件歸定位時,一不小心,跨過了30歲的檢驗邊界。
我的30歲,沒有名牌服飾,沒有金錶名筆,沒有開跑車,也沒有嶄露頭角,更沒有任何一桶金,硬要找一點東西鼓勵自己的話,那張A4不大不小的文件,是我這幾年來活過的痕跡,但是翻開文件所覆蓋的本職學能,卻又是坑坑巴巴的補不滿缺口。
狼狽的30歲,還是一個學生,平時騎機車上下課,週末開中產階級小轎車載家人郊遊,大一點的開銷要和家人商討來源,小一點的花費斤斤計較。
從20歲到30歲,我最重要的改變,是從無評估依據的任意夢想,轉變為具體務實的妥協與取捨。
從20歲到30歲,我最重要的發現,是金錢的累積之外還有更重要的衍生性標的物。
權衡取捨再加上個性保守,許多別人同時完成的事情,對我而言,是依序進場,逐步完成。
當30歲的妥協被帶到25歲上下的夢想,我面對的不只是同班同學,有時候還看見改變之前的我,以及當初的瘋狂勇敢。
我有作對嗎?我失敗了嗎?我有努力嗎?我究竟在這裡幹嘛?比起更勝當初自己的25歲,他們的25歲遠大夢想顯的更加閃亮,而我的30歲顯的更加狼狽。
這個不甚舒服的感受,畢業後應該會改善吧!別想太多,想越多越著急。

2008年4月19日 星期六

視而不見

最近,有一點喘不過氣。
這個禮拜,請了四堂課,兩堂拿在自修,一堂拿去睡覺,另外一堂跑回家窩在老婆和女兒身邊,換句話說只上過兩堂課,這個禮拜,一點都不想做事,睡覺和發呆遠超過工作的時間,羞~有點委靡。
是環境溫差太大的關係吧!我指的環境溫度是不同角色的期待和目標構成的氛圍,我指的差異是自己和學校之間,以及自己和我所以為的自己。我在自己應該作什麼和自己正作什麼的事情之間沒有很能接受眼前的處境。於是給自己一個小小的放手和喘息,我倒是不怕放手或趕路的時候休息,因為比賽早就脫隊很久了,所以對手只有我自己。
那個問題是代辦事項裡面被螢光筆畫底線的重要事項。
經過幾次心裡的討論,有了結論,又被推翻,重新結論又重新推翻!是真的環境險峻評估不易還是自己優柔寡斷!反反覆覆的翻轉頭疼愈烈。
我很不喜歡這種感覺,我總覺得評估,決策,檢討得失,明白輕快才是我的習慣,什麼時候自己變的這樣軟弱和反覆。
一定要想清楚,如果這個決定那麼難以決定,肯定是有什麼事情,我是沒想清楚的,我只給自己一個最低標準的要求,這一個月千萬要清醒明白的度過。
後面工作時序調整都能趕上進度,但這件事是大事,及使最後「視而不見」,也要是自己決定「視而不見」。

2008年4月15日 星期二

參考值

作一個簡單的計算。
假設:每天工作8小時
單日工時是8小時(上午4+下午4=8小時)
一週工作五天8X5=40小時
固定開支(上課花掉的)
助教4+歷史3+地用5+分析3+專討2+都設3=20小時
40-20=20小時
20/4=5小時
(PS:當一天不上網收信就開始不安心的時候,上網已經不是休閒娛樂了,尤其上網不是在google資料,就是再閱讀工作相關資料的時候,相信我!那是工作。)
果然光靠白天,是無法完成工作的,還是得加班!
值得注意的是,當某一科的一份報告花超過5小時的時間,就進入虧損區域,以後做報告,這是一個很好的參考值。要記得記錄時間。

規劃時間

總攬我上個學期的成績單,能得到高分的,大多是我本來就熟悉的事物,而分數普通的科目,則多是我本來就陌生不熟悉的領域,經過一個學期的洗禮,我發現透過上課學習到的知識或能力,其實不多,打字的速度快了一點,做PP的速度快了一點,真正學習到的東西,還是自己瀏覽大學部的課程,理解他們學習的標的物,搜尋參考書目,自修得來的,上課比較像是在表演,精簡的字句,華麗的小動畫,精心製作的PPT,手持光筆,手舞足蹈。有的同學拿大學的PP修改就是一場精彩的表演,相對的非本科系的自己,土法煉鋼的搜尋資料,別人眼裡的小事,卻是我沈重的負擔!坦白說,小累!
預期帶來成長或提升的疲勞,我相當喜歡,演戲一般膚淺的表演背後堆積的辛苦卻是我畏懼的事,好成績不會讓人畢業,及格的成績加上一篇通過口試的論文才能畢業。況且我還有一件重要的事在備忘錄裡。調整時間使用,我應該精算一次我的每週可支配時間,再做一次規劃,調整各科目分配到的作業時間!

秘密

前天上課的時候,和老師聊天,他忽然說:「聽說你有…。」我心裡一震:「是的,老師我有。」有的人覺得沒什麼,有的人覺得不錯。不過,我認為透露越多事,和同學的距離越遠,有些同學的笑話我不懂,有些同學的幽默我覺得不習慣。
這個世界真的相當小,有些事情,如果只是不想張揚,有時候會所有的人都知道,真想保住一個秘密,基本上,最好不要告訴任何人。

我很自私

今天,同學稍來一封Email,催我繳一份作業,那是組作業的一部份原本應該昨天星期天晚上寄出,翻了一下行事曆稍微盤算一下,大概明天(星期二)晚上才有時間,最快也要星期二晚上12:00以後才寄得出去星期三要報告的組作業,換句話說,負責簡報的同學如果不是星期二臨晨12:00開始作,就是星期三早上開始,然後在下午上場簡報。
我的星期六,星期日,星期一盡量不作學校作業,放鬆陪小孩玩,偶爾處理工作相關的零碎雜事,或是找好朋友聚聚,不管是網路認識,或是社團等,這是我的人生中比較屬於生活的部分。星期二到星期五是工作日,主要分配為:上課,以準備論文為目的的閱讀工作,做作業(翻譯,作簡報檔),工作,還有其他。上課是要親自出席而且時間是老師決定的,所以,不能更動行程,接下來是做作業,然後是一個診所的裝修工程,因為接近完工階段,最近要常跑工地看看現場,剩下的工作項目自由調整完成的時間和份量,所以,有時候一本書,我真的會讀快半個學期。
星期三下午的實習課是分組工作每個禮拜都有簡報或作業,星期四整天有課,上午一堂,下午一堂,晚上一堂,研究所的課,一堂3小時。星期四晚上上都市設計課從7:00到10:00之後,下課回家通常馬上睡覺,星期五早上9:00-10:00一堂課,下午2:00-4:00一堂專題討論,一下課,我大多就立刻搭火車回家。
其實,我的期待是,如果星期三下午上完實習課馬上討論,我便可以在星期三晚上將作業完成,準備好讓輪流簡報的同學充分的使用我做的部分。不過,大家的時機都卡不過來,因此,我經常要在星期四的中午特地到學校一趟,開一個效率不是太高的會議討論作業,經過工作分配完畢後,再回到宿舍完成其他本來正在工作的項目。
雖然說,週末我盡量不工作,但是以前女兒更小的時候還不會爬,有好幾次,我都忍不住帶筆電回家,將小朋友放在嬰兒床上,或是讓孩子的媽一個人照顧,我偷偷趕作業。女兒不但會爬,現在學走路不敢放手,抓著茶几外緣站立,偶爾還表演放手給我看。週末趕學校作業,對我和我的家人而言,太殘忍了。
時間在不夠用的情形下,我的時間管理,其實是損失管理。先訂出放手的順序,在工作強碰的時候,照原訂計畫放棄,不過我只是放棄準時繳交,而不是不交。遲交分數低一點,但是不交就沒有分數。我的放棄順序(不重要順序)是,組作業,文獻閱讀進度,工程設計監工,個人作業。
所以,組長,對不起了。

2008年4月11日 星期五

擦身而過的櫻桃

在我剛剛搞懂卡方分配是怎樣估計不同母體的平均值差的時候,手機低鳴震動。

身邊的朋友一個一個收割甜美的果實,從南部某國立頂尖大學碩士班的榜單,到麻州劍橋市某全球知名的研究所March2的錄取通知單,優秀的學弟們,陸續稍來好消息,恭喜的喜悅帶著一點對自己的責備和對老婆曾經的寬容厚愛感到抱歉,是的,終究我作了一個會後悔的選擇,那一個小小的我短視的事件。
回顧這兩年的自己,多少為自己當初沒有持續的堅持淡淡的懊悔,不過,我清楚,我已經不是可以恣意揮霍青春的少年。
是的,我是天天和一群天真無邪的少年朝暮相處,不過,我已經不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不像當初豪氣干雲,千金散去還復來,每一個籌碼都在在我的手掌心反覆翻轉,遲遲不出手,因為,每一個籌碼都不只是一個籌碼,而是代表三個或更多籌碼。
下一步怎麼走?這個世界是不是常態分配,難以衡量的標準差,一堆沒有根據的虛無假設,怎樣校估?怎樣決策?怎樣在型一誤差和型二誤差之間衡量?
沒有機會擴大樣本規模,因為每一個嘗試都是這樣昂貴的用生命換取。
櫻桃跌入長島冰茶,撞擊冰塊,讓我再喘一口氣吧!讓我在聽聽你說話。

2008年4月7日 星期一

老問題

一年一度的老問題又回來煩我了!
我從來沒有找到一個正確的答案,不過,總是會做出保守而退卻的選擇。
問題的所有子問題很多,包括個性,積極與否,熱誠,機會,景氣,大環境,..等。
不過回歸到最原始的問題是,我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呢?
是的。我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呢?
我得好好想想。

2008年4月3日 星期四

140 難吃的一餐

春假期間,在家裡工作,中午嫌麻煩因此試著作菜,第一天,相當難吃,不過還是全部吃完,第二天第三天開始,就有一點心得了。
有時候,我覺得我們的人生也是這樣,如果不想走太常見的路,通常要嘗試,但嘗試的過程不太容易一開始就作對的事情,因此經常在嘗試錯誤。
嘗試錯誤要有兩個心理建設:
第一個是不怕犯錯,不因為作錯選擇而痛苦失衡,當走錯路的時候,及使懊悔不已也要勇敢且耐著性子走完,直到回到下一個節點,或完成階段性工作。
第二個是勇於承擔損失或苦果,在錯誤的過程之後,接踵而來的通常是一段連續的連鎖處境,即使走錯路,也要在錯誤的路線上,爭取成長以彌補犯錯的時間成本。
還好家裡有醬油膏,難吃無味有一點焦味的麵線湯,加一點佐料,看看新聞,還是能下肚,每天中午都是一個全新的開始,明天中午換用麵筋醬瓜當作湯底,再試一次。

懊悔不已的任性

放了一個春假,才發現原來自己失去很多東西。
春假期間,一樣按照平常上課時間作息,每個老師都說,趁著春假期間多作點功課吧!當每個老師都這樣講,我心裡明白,這週的課業份量不會讓我輕鬆多少。
白天趕報告,晚上準時吃飯,吃飽飯後看一下新聞或無聊的電影台,大約九點,就抱小朋友到三樓遊戲間玩,三樓遊戲間,是女兒初生後布置的,有彩色地墊,有塑膠球池,牆壁上掛著他的周歲照片,櫃子裡擺放她的玩具和布書,之前還小,玩過幾次就沒有繼續。
這幾個晚上,我們都玩的好盡興,玩到他滿頭大汗,完的她唧唧叫。晚上陪她一起睡覺,感覺好快樂。我在想,如果,我沒有回學校唸書,應該每天都享受著天倫之樂吧!忽然,我對我的任性有點懊悔。
這個春假有一個禮拜,還有四天,我得好好珍惜。
四天後呢?我已經為四天後的孤單開始悲傷。

2008年4月1日 星期二

其實還是有代溝

從去年開始,我的身邊多了經常相伴的一個群組,不過年齡差快十歲。
從加入這個團體開始,我就警告自己千萬不要倚老賣老或好為人師,因為,他們都是頂尖優秀的人,從各大專院校脫穎而出,然而,我只是一個成績相當平凡不過的學生。要融入他們成為他們之中的一份子,就樣像空氣像白開水一樣的存在。
不過,時間對人的影響是真實存在的,不同年紀,有不同的喜好,不同的企圖心,不同的抗壓,不同的習慣,在我和它們之間的確有代溝。
當他們其中之一邀請我參加旅遊,半夜臨晨騎機車上阿里山看日出,之類的三天兩夜左右的行程,不用等他露出禮貌性的微笑,我已經微笑道謝婉拒。
當他們其中之一寫賀卡給我,說我真是一個好相處的大人,一點都不像大人般的沒有架子,我想,彼此的差距是真實的存在,不能跨越也不用跨越。
當我看見他們為些微成績而吵架甚至勾心鬥角,
當我看見他們違反約定的先拿走將來會分配資料,
當我看見他們在會議過程中幾近無效率的漫遊,
我會笑著告訴自己,
是的,我也是這樣的年少輕狂,恣意妄為的燃燒我當時年輕的時光,
有些事情我並不是一開始就懂的,經過一些挫折,經過一些歷練,
讓我更有彈性,更柔軟,更堅強,更不拘小節。
有些話題還不是可以和他們聊的時候,
其實還是有代溝,在時間刮磨之前和之後的心智之間。

尷尬的友善

第一次在異地見到一個以前認識的朋友相當快樂,即使其實之前並沒有那麼熟識,但至少曾經努力過相同的目標,雖然,並不是所有的人堅持,不過他也走出一條不錯的路。他鄉遇故知,讓我的友善與熱情有一點過頭,之後再碰到,卻有點尷尬,而這個尷尬可能會在延續一段時間,看到他,我顯然是相當高興的,在我的分類裡,他是具知性和智慧於一身的朋友,並且有著不少的自信,加強的熱情可能是想讓他理解我的高興,不過他的穩定平淡也說明了一切。
有時候,我很勇敢,見過一次面,甚至沒有見過面,如果有正當的理由和期待,我幾乎可以勇敢的主動聯絡尋求支持,即使被拒絕。
有時候,我也很脆弱,當熱情的表示一點什麼,被理所當然的接受,或冰冷的應對,我不知所措而感覺挫折。對朋友付出關心,其實我是有期待的,我期待一個理解的回應或一個相惜的微笑。
但這也是重要的經驗,因為有相對的訊息,我才能判斷,對方是不是也像我看待他一樣的看待我,對方是不是不適合我這樣熱情的互動。比較自信的朋友,通常也比較聽不進別人的關心或單純語言,旺盛的自信心或堅固的心靈架構不容易妥協不同的看法作法或建議。即使是有邏輯的討論彼此互異的看法,閃躲、跳躍的詭辯對話,經常被用來遮掩真實的內心,拒絕對話。對話的過程如果緊扣一開始的論述,容易演變成爭辯,微笑和體諒的面具,至少會讓這個稍微煙硝對話落幕。
表面上,我勇於跨越自己,接觸人群,不過,內心裡,我自己的世界用高牆圍築,開一個小門,迎接不多的幾個朋友分享我的內心世界和我的真實看法。
有些措施,不只保護自己免於受傷,也保障別人的自在,彼此都愉快的生活,我認為是重要的。
我想我也找到和他們互動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