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0日 星期五

所謂的補習班表現法



是不是有一套補習班的表現畫法 ,是不是有一套學院派的設計方法 ,這樣二元分明的說法,我以為是不太厚道的陳述,我個人也存疑是否有這樣的分野 ?所有的知識或技術的累積,我們好像不太會全然的照本宣科囫圇吞棗 即使有心全然複製,恐怕也很難一模一樣 ,如果要把學問切開成為業界和學界,學習的內容和方向恐怕會偏頗會狹隘, 誰說透天住宅不能談設計概念?曾老師的彰化牙醫診所不正是最好的設計實踐, 誰說畢業設計不能談結構構造,有真實土地不正有真實的土地使用管制法令限制,不就有材料,桿件,系統的力學行為作用其中o是不是有時候我們只是在對老師的味,而不是在對自己的胃,關於學校設計作業的學習歷程. 一句話:"老師都沒教這些東西""老師教的不好,所以我都只做設計" , 於是大學生涯只做設計,放棄其他東西?? 於是認為設計才是學術,其他都是實務?? 我認為不一定要補習才能考上建築師,但是建築專業的累積一定是不挑食地整體性收集知識碎片,不會只有設計一個學門,並建立出自己的專業上的理解, 就是補習也不一定要全然的cramming,一定是要型塑自己的建築專業獨立思考能力,才能回映考卷上偶爾有如抽續式,口齒不清,辭不達意,喃喃自語,邏輯散亂的考題文字敘述, 當考題出現這些文字"注意!再強調一次,..." 會心一笑的當下,我很想說,"老師不用緊張,你可以強調兩次!" 平常時,修改學生論文的時候會注意條理注意架構,輪到自己,長篇大論敘述性的文字佔滿兩頁, 今年這個設計很敷地,如果不能依靠自己獨立判斷的能力,執行心裡面對環境規劃設計的看法,陷入空間量?隔間?樓梯?廁所?在考場上無異於畫地自限作繭自縛, 這樣的邏輯錯亂的出題不是空前,92年敷地考外部環境設計??”這個敷地景觀, 敷地計畫與環境設計”這門科目的核心不正是測驗面對環境或都市紋理的條件,建築量體或建築群(代表著使用群的強度和性質)如何應對環境或都市紋理去符合、去銜接、去緩衝、去支持都市活動,結果考試題目設計成這樣,即使量體不符合環境紋理還變更不了呢?考外部環境規劃重樹種花幹嘛??提升環境又不根本,況且是基地內的私有土地,跟公共空間,都市環境,公共福祉一點關係也沒有,啊不然乾脆考瓷磚計畫好了有的地磚也很漂亮。 所以錯亂的考題也不會是絕後,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臨場反應就容易失去準頭。 至於 "是不是一定要畫立面圖??" "是不是一定要抖線??" "透視圖畫等角透視好還是畫雙消點透視好??" "要畫的精緻還是畫的大氣??" "一定要豐富的小圖說明?大題小作?小題大作?圖文並茂? "" 這些問題或心中的疑問自然是在收齊碎片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出自己的偏好或傾向,最終在臨場面對那張白紙前,浮現心中的策略。 昨天看了”墨攻”引發我一些想法,我的重點是不要挑食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