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7日 星期二

出入口管理 (access management)

先說明一下,在公路上的出入口控制(access contral),主要是私人車道的頻率,位置和設計上的控制以及街道交叉路口的管理。而所謂出入口(access point),是指交通會車衝突的位置,例如:車輛進入幹道,離開幹道,和交叉會車等地方。(Philip Demosthenes,1999):

出入口管理的主要原則包括以下三個概念︰
1.限制出入口的數量(如:住家大門,別墅私人車道。)
2.提供在出入口之間適當的間距。
3.透過輔助車道從主要車道調播出交通量。

在其他相關文獻裡,AM還有其他技術,路網層級化,交通島,輔助車道,交通號誌,聯合基地間道路,停車場所規劃,如果在瞭解一下相關美國交通運輸歷史會發現,原來AM幾乎是快速道路或是高速公路之濫觴,並不是一種特別新穎的交通規劃觀念。在1902年由新澤西州授權郡委員會制定專為馬和輕便車輛設立「高速道路」法規被視為第一個被制訂的「出入口管理」法令。內容規定「在高速道路的位置被確定之後,未經郡的同意許可,任何公眾街道或其他公路不得穿過高速道路。」然而,「快速」是交通運輸的訴求中的其中一種。另外也還有以「便捷」為目的,在交通運輸的規劃目的上,交通快速和及門便捷本身就是相對衝突的事情,因此需要路網層級來達成各階段性任務。

而且,老師希望將來實證地區假設為目前未開發的魚塭地,並以出入口管理來檢討現有市區道路,並對未來魚塭地的開發提出道路建議。問題有二:
第一是,市區交通雖有道路層級,但原則上並不以速度為最大考量,而是以及門便捷性為訴求,更何況交通需求量遠大於道路供給量,(車交通數量遠多餘平均道路交通供給量),基本上,要透過減少車道或基地對道路出入口是不大可行的。
第二是,都市計畫圖上魚塭地被大規模開發的可能性,筆者以為是相當不大的。理論應用範疇有問題(以快速道路為發韌的管理觀念要用來檢討台南市市區道路?),實證地區有問題(假設魚塭地未來被大規模開發?)

回歸到最簡單的理解,道路的規劃不但要兼顧速度也要兼顧便利,以高速公路與市區道路相比較即可理解,高速公路有著較少的交流道即出入口(access point),因此可以將速限提高到時速110km/hr這樣的高速度,但是卻沒有及門的便利性,而市區道路有著許多出入口並服務各種有及門需求的旅次,有相對上較高的便利性卻沒有辦法提供較高的的移動速度。在既有的都市交通理論裡,都市交通路網的配置與布設,有其量化的科學方法,從交通分區選取劃分,各種需求旅次評估,路網指派的運量運算,到交通運輸需求的預測,以及運輸供給量的適量(施鴻志,1984)。當需求和供給平衡時,我以為出入口管理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更何況以台灣現行建管法令,要求基地最小臨接道路寬度的情形而言,出入口管理是不是絕對適用?我仍然存疑。

170 為求「偷懶」所以更努力。

花了兩個小時,加上好朋友的支援,將一篇日文期刊翻譯出來打出文字稿。
經過編輯後,在整理成PP,於是變成期中一個科目的簡報檔。同時也部分完成論文內容未來編輯文件的一部份。雖然完成的時候經提精疲力盡,當天報告結束後不支釣魚!還是有過關地鬆一口氣的輕鬆!
因為期末,這個禮拜做了許多事,報告,PP簡報,逐一完成,再加上現在有指導老師了,有些翻譯,打字,都是分內工作,也因此更忙碌了。手上剩下最後一個報告是「土地使用管制實習課」的期末報告。雖然是「土地使用管制實習」,不過,作的卻是交通運輸,而且探討的議題是「出入口管理」(access management),坦白說,我不知道在土地使用管制的領域中,「出入口管理」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因為access在解釋上常被稱為存取點或出入口,換句話說,可以是為以交通運輸順暢或速度快或服務水準高的目的下的管制管理行為。不過話到這裡,我發現篇幅好像會失控,我在開一篇文聊聊AM心事吧!
總而言之,想要偷懶,就要更努力,這是我這個禮拜體會最深的事了。

2008年6月13日 星期五

沈默行走

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我變的沈默,不太愛談不太近又不太遠的目標。
為了一些想法,有時後我們得繞遠路,因為捷徑通常就只是捷徑,美好的風景從來不是捷徑的主題。經常將即將完成什麼或打算完成什麼掛在嘴邊終究不是我的習慣。挽起袖子,動手操作就是了。我很主觀嗎?不是的。說穿了其實就是自己容易受到其他人意見的影響,運氣好,會遇到朋友嚴厲的督促,督促自己不要鬆懈,運氣不好,遇到不認同自己這樣想法的朋友,引起一個也許意義不大的辯證過程。甚至是單純潑冷水。
對一般人而言,一個令人垂涎三尺的目標通常是帶點難度的,說出來別人一定會認同嗎?若不認同要花力氣捍衛自己的想法嗎?如果說出來結果沒做到或發現原來自己作不到呢?如果一個精闢入裡的評論否決了這個目標的價值時要放棄嗎?經過幾次自己的親身經歷發現,原來,所有這一類帶有難度的想法或目標,我只需要對自己負責,負什麼責呢?就是從認真地興起這樣的念頭時,開始全力以赴直到成功或失敗,過程結束或未來撤手的時候都不要帶著後悔。花時間分享如果我去上海的話我想要看什麼和什麼,不如打開行事曆安排時間,著手找旅行社辦台胞證,開始籌畫這趟旅行。
這種對自己的習慣動作,有時後會不小心讓我用在和好朋友的對話中。如果你因為把我當朋友而認真的告訴我夢想,並不是心血來潮的突發奇想天馬行空,我會盡量不著痕跡的在你引擎空轉的時候,幫你入檔,提醒你未來夢想的美好,幫你丈量眼前和夢想之間的距離。於是也許,你變的沈默,然後開始行走。

2008年6月3日 星期二

打火

去一個學長事務所打火,兩天,兩戶合照小案件。
之前處理這一個案件的公司職員離職,沒有交接清楚便離職。
所以我的工作是畫圖,到建管課對圖,在改圖。
累不是累在工作複雜,而是累在趕時間。有一些感觸。
事務所有一個宿命,就是要在持續的栽培新人和持續的離職失血的過程中找尋平衡。這幾天碰到幾個前輩苦於案件消案不順,人手不足或是東西交不出來,讓我有這樣的感觸,建築師要有幾個能力,因為身為建築師本身,會有幾個考驗:
1.一個建築系畢業的建築人一定會有一天想要考建築師,準備建築師幾乎會請假。
2.有小孩之後不會想熬夜加班。
3.薪水碰到透明天化板會想換環境。
4.未來考上建築師也許會開業。
所以我猜想,建築師可能要有幾個能力或胸襟:
1. 案件緊急的時候,能上機修圖。
2. 基本拿案件的業務能力。(雖然這可能是最難的。)
3. 持續的教育新人,並接受愛將振翅高飛,並給予祝福。
4. 隨時接受新進白紙新鮮人,並有從基礎教起的心理準備。
當然,這還不是我這個階段的事,或許我簡化了一些事情,不過,這的確是我這個階段的想像。
願意教新人,和不願意教新人的開業建築師,我都認識,也觀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