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0日 星期六

877試解「台灣籐業博物館」

這是某一年台南一所入學考的設計題目,位於一塊角地,機能是很典型的展示、行政、教學綜合的機能。

我的作法是:將靜態的空間放在一起,將容易出現噪音的空間放在一起,於是兩個主量體成形,左一塊,右一塊的。右邊量體因為數量的關係,到頂層的時候退出一片露台,這是我喜歡的作法,有時候即使空間需求整理過後可以在一層樓在中央走道雙邊居室的平面圖裡配完,我也會故意加一層樓,變成兩層單邊居室平面模式,而另一側原本有房間的位置變成平台、露台、陽台,或是加一支戶外梯、或加一快立板插進去。


因為主題是籐業的關係,因此我想作一些「質地」的暗示,所以想將6路那一側陽台外皮向上包過來接為樓梯屋突的頂版。


開放空間留設的位置想很久,角地通常只有兩個選擇,放在轉角最為都市空間或是放在內側供建築物使用者享用,我採取了折衷,但是後看起來還不錯的作法,就是虛空間留設內側,而「靜量體」抬高,讓底層通透。在謝伯昌建築師設計的長安國小,有很明顯的效果,雖然那個設計課題情境和本案不同,不過現實生活中除了這個案子和彰化中興路上南郭國小旁的「彰化縣政府第二行政大樓」有類似的感受以外,這種作法在住宅很少用,聽說是風水的緣故,據說集合住宅連地下車道上面的單位都很不好賣。


因為靜量體的關係,我框出一塊桶狀落地帷幕玻璃在上面,暗示「展示、景觀」的意象。


至於動量體的右側的「法西斯陽台」純粹是一個騷的作法,沒有很成功。


雖然這是一個快速設計的命題,不過我從來沒有「快速設計」不是「建築設計」的分野想法。快速設計就是建築設計,只是更概略,更大膽,更精簡,快速設計的操作,是強迫一個設計人把自己的想法逼出來,不准他慢工出細活的慢慢發想,要把會的東西趕快端出來,聽說早期,有的建築師事務所還用這來面試員工呢!

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

876關於三十年來中華民國建築師考試最重要的改變




首先要能感謝交大張基義老師很熱心地將這些訊息透過網路傳遞給我們這些鄉民知道,其實老師不分享這些訊息對老師本身來說也沒有太大的損害或差別,但是這些訊息對於還在準備考試的朋友們基本上是相當重要的訊息。(同時也強調一件事是,不管立場為何,張老師是願意和網民分享資訊的人,而不是對立的人。)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國家考試的制度越穩定越好,也就是保持在一個至少公平的情況下,讓願意努力的人自由競爭,不過,看來建築師國家考試在制度上即將有一個巨大的變革,這個變化從應考資格到考試內容到。應考資格有兩部份一個是考試認許的學歷,另外一個則是實務養成的認定標準。

目前欲求建築考試制度的團體對於現行的考試制度的缺點大致是:

一、補習班現象:建築系畢業的學生必須藉由補習班才能考上建築師。

二、準備考試成本過大:很多的學生甚或建築從業人員花費長時間在準備考試。

三、考試內容與實務的脫節:考試內容與建築實務工作內容不符。

四、考試篩選力不足:選考方式無法判斷出合適的建築師。

五、考試制度無法提昇建築師的素質等問題。

因此建改社對於建築師考試制度的建議及呼籲大致上是:

一、將建築師考試定位成對基本建築專業能力的檢定:

二、以高門檻、高錄取率取代目前低門檻、低錄取率的作法:

三、建築師考試各科及格率的常態化:

四、考試制度的設計應促成以專業實習取代補習:

因為建改社的積極努力,的確政府在制度上也從善如流的開始具體檢討,開始有新變化的契機,只是,這個變化的利害得失的討論,好像很容易因為一相情願的改革熱情或是考生欲求捍衛自己考試權益的敵意而喪失的這個變革的初衷,以及這個具有歷史性的變化的真正價值。我的意思是這個考試制度的變革是好事嗎?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壞處?價值在哪裡?原來的制度不好嗎?沒有修正的機會嗎?就是說,這的變革的利益及不利益究竟在哪裡?想了很久大概有這樣的想法。

對於這些現行的考試制度的缺點,我個人的看法大致是:

一、補習班現象:建築系畢業的學生必須藉由補習班才能考上建築師。

首先,這句話如果更正確一點的講,應該是,「建築系畢業的學生應該更加倍努力讀書才能考上建築師。而在努力讀書的過程中,經常有很高比例的考生藉助補習班的輔導教材及輔導課程來協助這些考生的努力事實。」絕對不是「建築系畢業的學生必須藉由補習班才能考上建築師。」那些會通過考試的人,其實有很高的比例是很用功讀書的人,而不是參加或購買補習課程的人。這一點,應該比對「曾經於補習班報名的考生人數」和「報名之後上榜考生人數」。其實,很多補習班的錄取率是「類灌水的」。也就是,分子與分母不是可以相提並論的數據。關於補習班的現象,追根究底,我認為那是各個學校教學教材的不同以及錄取率偏低所造成的綜合結果,因為大多數的建築系裡的學校教育多建立著各自的獨特風格,例如成大在工程上相對上較優秀,而東海在設計理論及實際操作上似乎看起來略勝一籌,大概是類似這樣的狀況,每個建築系多會塑造自己的建築教學風格或說校風,當然也因為建築系老師本身的專長而影響建築系教學上的重點,例如偏重設計理論,偏重工程實務,或者是偏重社區總理營造的經營等等,因此大概很難找到一套所謂的統一教材來擔任國家考試的參考基準。當然,硬要找還是有的只是不多,就像是構造施工之於吳卓夫老師「營造法與施工」。我所謂的參考基準相對其他科系而言,就好像是法律系之於六法全書,會計系之於國家統一的會計理論與作法,或者有像是醫學系的解剖學或者是醫藥學的醫學藥典,不管任何一個學校,都會以統一的教材為核心進行教學。因為建築師國家考試的金榜題名僧多粥少,錄取率偏低的情況下,所有考生無所適從,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有任何人願意出來整合所有建築教學上以及國家考試上所曾經出現過的建築教學內容及其可能的考點、重點,無異是,為所有的考生找到一種可以準備國家考試的方法,不過有效或者是沒有效,那都是一個機會,至於,學校教的東西都不會考出來,建築系的學生,大概也都可以了解體諒,那是因為大學教育廣博並重、強調思辨而不強調的標準答案的必然結果。至於,補習班本身需不需要背負起中華民國建築師國際競爭力不足的責任,我想在台灣建築系學生還是以視學校教育為吸取養分的主要途徑之下,自然沒有這個問題。

那麼新的考試制度的改變,補習班這個行業會不會消失,如果以日本及中國為參考,日本建築士以及中國一級註冊建築師看來,不管名稱為何,也是有補習班或補習學校或輔導學校之類的補教單位存在,更有甚者,這些補習教學的講師都是大學教授,而且場地就是租借大學教室或大學會議室之類的空間。這麼說來,補習文化會不會消失,或者這是不是一種中國私塾文化的變形。則不得而知。但由此看來,補習教育的文化可能不會消失,甚至會成為大學教育因為廣博並重,強調思辯之下的百家爭鳴之下所形成的教材資料繁瑣龐雜之下,對未來教材進行整合與歸納的主要工作者。補習教育既然是一種附屬產品,不論制度如何變革,附屬產業要完全消失,就好像不太容易。就像是說,不管是手機產品無論怎樣的推陳出新,總是有非原廠開發的相關周邊商品用來搭配主產品,例如:果凍套,電腦專用風扇。如果一個副產品可以讓主產品的使用更加便利,就永遠有人開發,最簡單的主要理由是商機,次要的理由是經濟學上的資訊成本,這麼多老師,這麼多建築系的派別,這麼多種實務種類,這麼多的教課書及參考書。要停止補習教育文化的方法,個人認為唯一的一個方法就是,「以檢定的概念來取代鑑定的概念」,具體的作法是放寬錄取人數,大幅提高錄取率。試想,如果每年建築師錄取人數維持在300人,取得建築師證照的門檻降低,那麼把時間花在唸書,就不如把時間放在工作上。

二、準備考試成本過大:很多的學生甚或建築從業人員花費長時間在準備考試。

準備考試的成本說起來可能真的很大,不論是和民國七十幾年當時還是建築設計只考3個小時的時候通建築師考試的建築師,或者是和這幾年通過考試的建築師朋友談起,建築師考試的集體記憶的確就像當兵的記憶一樣,相當辛苦而永遠不希望再度經歷但帶點懷念。但這種考試上的辛苦追根究柢還是錄取率低而應考者眾所造成的必然結果。如果這種痛苦的本質追根究柢,是因為僧多粥少的激烈競爭所造成的現象,我個人並不認為有任何考試制度的改善可以減緩這種考試成本的高昂。我所相信的是,準備考試的辛苦可能會有一部份移轉例如說移轉到學歷的追逐競賽或者是移轉到實務經驗累積而遭受到不合理的對待的忍受,也就是說,這個追求國家考試及格的過程中所必須承受的辛苦總量是不會有太大的改變的。當然,我們更沒有必要去探討去懷念去比較過去的建築師考試中曾經有的制度的單純或只是考上之後的巨大回報。美好的舊日時光我們不曾參與,當然對我們而言也就不曾存在。我的意思是就現在的考試制度而言,很多的學生甚至建築從業人員花費很長的時間在準備考試上,就算是調整的考試制度之後,我相信還是會有很多學生及從業人員花費很長時間在準備考試上,只是他們所準備的考試的標的物會改變而已。例如,新的制度規定了應考資格應該要有一定程度以上的學歷,因此建築系的學生本來的努力會從準備証照考試移轉到升學考試。而建築從業人員還是可能花費長時間在準備考試上,可是因為新的制度有實際工作經驗認定的問題,因此比較集中或比較密集的準備時段,可能就不會是在剛剛進入事務所對許多工作上還是很生疏的情況下開始準備考試,有可能,會是在兩三年後有豐富的工作經歷之後,甚至升上了專案設計師之後,因為能力上可以獨當一面,或者是因為薪資碰到了透明天花板而希望自立門戶的時候,萌生準備建築師國家高考的念頭。換句話說,取得建築師高考証照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不會有多大的改變。但衍生的問題是,事務所因為離職潮所造成戰力減損的衝擊會更大或是更小?

三、考試內容與實務的脫節:考試內容與建築實務工作內容不符。

考試內容與實務脫節,雖然是眾所皆知,但其實考試的內容基本上和實務上多少還是有相關性的。例如近年來綠建築評估指標,生態工法,永續校園,和實務上其實還是有些關係的。即使那些在實務上比較不常被使用到的理論或專有名詞或概念,其實有些地方只是他們是實務上的基本概念而沒有具體應用在實務上的工作上,因此被視為和實務脫節。當然這幾年很超出考試範圍的建築結構考試內容就不是我所討論的部分。但這一部份,基本上我認為在原來的考試制度上還是有改善的機會,例如,具體的從考試題目及考試題目的命題範圍來做調整,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証照考試畢竟是一種對專業的認證,脫離現實太遠終究不是好事。但我認為這是「考試題目」本身可以調整的問題,倒是不需要大砲打小鳥一般地動用整個考試制度的變革來改善這個脫節。

四、考試篩選力不足:選考方式無法判斷出合適的建築師。

若說原有的考試制度,選考方式無法判斷出合適的建築師,這一部份我個人比較不認同。以台灣現況來說,具體地事實上,台灣的確有著許多跨足國際,具有國際能見度,可以被稱為大師的建築師,指名道姓可能比較不禮貌因此不明說,但那些在國際上得獎的,或者在國內由民間機構所舉辦的建築評選或競賽得獎的建築師,他們難道不是從原有的考試制度上通過考試的嗎?當然我們所談的是的合適建築師,在瞬息萬變的建築市場,我們國家需要為國爭光、在國際競圖上一展長才的建築師,可能也需要房地產市場或是為散戶業主的服務建築師。

五、考試制度無法提昇建築師的素質等問題。

至於考試制度無法提升建築師的素質的問題,我則認為本來就沒有一種考試制度可以提升考生的素質。考生的素質可以被視為建築產業人才的整體素質,這個產業人才的整體素質的良莠與否我個人認為應該是學校建築教育的責任,以及市場現況是否顯示出具有未來榮景及機會的憧憬以上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有這個需要,有這個必要及意願來自我提升。換句話說建築產業人才的整體素質的好壞,有一部份是畢業前待在學校教育中所吸收到的養分,而有一部份是師父領進門之後的修行在個人。也許有一部分是考試制度可以努力的是,如果說,考試本身的內容每次考來的都是工作上實際上所需要知道的重點,當然對於建築從業人員來說會有多少提昇素質的效果,但我認為有限。

而對於建改社對於建築師考試制度的建議及呼籲,我的看法則是:

一、將建築師考試定位成對基本建築專業能力的檢定:

建築師考試定位成對基本建築專業能力的檢定,如果不去考慮現行建築師考試內容的困難及其脫節以及其低無比的錄取率,其實建築師考試本身的定位本來就是基本建築專業能力的檢定。這考試的測驗方法,本來就不是刻意的偏執的高標準倒應考生為目的以考倒為目的。只是因為極低錄取率的情況之下,考試本身須要有過濾淘汰的功能,過於簡單的題目沒有辨識能力因此才會題目越出越難,越出越刁鑽,至於前幾年曾經出現過可能比較不合理的建築結構考試也不是我所討論的考試常態範圍。

二、以高門檻、高錄取率取代目前低門檻、低錄取率的作法:

就現在看來,所謂的高門檻高入學率的門檻大概就是所謂的學歷吧!

如果高門檻高錄取率所意味的是所有的考生都要追逐更高的學歷來取得考試資格,相信在制度上或管理上可能不失為是一個解決的方法,但對於建築從業人員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待在學校教育的象牙塔,而不是鼓勵學生儘快進入職場接受建築實務的洗禮,會不會反而更誘導學生更加投入書本。

三、建築師考試各科及格率的常態化:

及格分數的保留制度,終究還是抵不過控制市場人數的政策面操作。不管考試制度如何變化,國家要的是穩定就業市場中的人力市場均衡。任何制度總找得到不合理處,而那些不合理處正是一種妥協後的修正措施。到最後只是在調整數字罷了。其實很多參加考試的人大概都知道,自己的能力,和考卷上的答題表現早就足以通過考試,但因為有這樣條件的人太多,所以會受到人數控制而落榜。說到底還是「人數控制」的問題。

四、考試制度的設計應促成以專業實習取代補習:

補習教育,並不在國家考試的報名資格要求裏面,補習教育和專業實習本身地位天差地別其實並不能拿來相提並論,補習教育既然不是參加考試的客觀要件之一,自然也就沒有所謂的以專業實習來取代補習的問題。同時,大概沒有一間補習班的教學是自認為自己可以取代專業實習的,事實上,目前市場上所看得到的補習班的教學內容大概也是從實務上的案例中尋找教學資料,例如工地的照片、影片,建築設備廠商所提供的產品資料、以及實際上中華民國所實施的建築相關法令作為內容,以及各大學教授的重造著作等等,雖說和專業實習無關,可是好像也沒有脫離專業實務現實太遠。況且專業實習本身就是大學建築教育理念所應該著重於強調的,需不需要透過考試制度規範一個建築學習者呢?不過我雖然覺得沒有必要透過以補習教育當作假想敵一般的捉對廝殺來強調專業實習的重要性,但我確實認為專業實習的確是專業養成最重要的一環。現今考生常覺得許多東西需要背誦強記,實在是因為實務經驗不足而許多在工地現場視為理所當然的數據、資料,對於沒有經驗的考生而言只能吞生吞活剝地背誦下來。

不過我也想到,這樣的考試制度變化之下,會不會有這樣的現象產生:

1.請假離職潮不會出現在年輕人身上,而是出現在事務所的資深專案身上?對事務所戰力的折損會不會有移轉的現象?因為這個現象,至少在中國還是存在的。

2.補習教育會不會消失?

3.所錄取的新科建築師,會不會大多是具有實務經驗,而沒有研究所一畢業就投入考試的考生呢?

4.新制度下的建築師,更合適?更具競爭力?

這個部分很值得後續持續的觀察,應該也是很有趣的論文的研究議題。

批評了這麼多,似乎我相當不認同這場變革?其實不是的。雖然我認為這場具有時代性意義國家考試制度的變革,在期待目標上和可能的效益上方向偏離,但是

,在新的考試制度的變革中我看了幾件事情,一是專業實習的確認,二是國際接軌競爭優勢。

除此以外,這個制度原本預期希望能夠消滅的現象或改善的事情,我認為不太有機會,例如補習教育,考試花費時間,考試內容和實務工作,透過考試篩選出合適的建築師,透過考試提升建築師的素質。我認為,如果補習教育本身所提供的補習內容適切和實務的而且可以滿足客戶需求,如果國家考試的錄取名額還是這麼低的話我認為補教市場還會存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例,中國在2004年開始實施直接與世界主流接軌的建築師考試,不到兩年的時間,中國的補教界即整合出規模最大的補習網路學校,學員購買點數,直接上網上課,而且1年上課費用僅在1000元~1500元相當於5,000元到8,000元新台幣之間。同時,考試所必須花費的成本不管是時間或者是精神,只要錄取率還是這麼低,有那麼多人想考,競爭永遠存在,考試所花費的時間及精力只是分散在補齊學歷或這是補齊實務經驗,至於考試內容要貼近實務工作則有一個問題是誰的實務工作?是競圖的實務工作?建設公司的實務工作?小住宅的實務工作?這些經歷資格,會不會造假或會不會有失公平?目前的草案架構上和中國類似,雖不全然滿意,但大致上合理。

不過,總的來講我認為,這個改革是有絕對必要的。

尤其在專業實習認定上規範化以及國際接軌所帶來的競爭優勢。

建築本身就是一個實際操作的學問,所有的書本都是參考資料一點都沒有必要奉為圭臬的盲從,建築設計本身就是個人思考的延長,沒有標準答案。透過實務地操作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長與正確判斷的能力。另外,如果在制度上可以和國際接軌,我國有意願到國際發展,或到大陸一展長才的建築師相對的機會一定更多。台灣本身因為逐漸進入已開發國家,建築設計業務的機會與遠景有逐漸萎縮的趨勢,創造新的舞台,創造新的生存空間,是建築人不需要明說的隱形共識。許多能力優秀的建築師及建築設計從業人員,大膽西進大陸即是明證!台灣稍具知名的各大建築師事務所也多在中國設立辦公室及分公司,這是時勢,這是趨勢,是絕對是未來的機會!即使沿岸富裕城市及幾個主要大城市接近開發飽和,往內地四川陝西方向一代,機會仍然無窮。如果在制度上更加接近,將來雙邊認證的機會勢必更高,對於台灣建築師在大陸的舞台也必然更加寬廣,筆者跟隨一位台南開業建築師前輩到北京拜訪前輩的同學,桌上模型多是1300的住宅,樓地板面積多是幾萬平方米左右的規模,同時在當地因為一定要設計院合作(敲章、審批)的關係,因此設計多做到建築設計,後續的施工圖,申請建築許可等繁瑣工作均由設計院代勞,且監造(監理)制度與設計單位分別負責,監造工作屬於建造工程師的責任,而非設計建築師的責任。對於熱愛設計的建築師們,無異是建築設計的天堂。制度上國際化的接軌我認為是這場變革中最重要的果實。

話說回來,這樣的變革對門檻前的考生而言很辛苦?很殘忍?不過,該是認清事實的時候了!如果曾經期待這樣的時代變革轉輪煞車的話。

不管國家考試的制度怎樣變化,透過國家考試核發建築師證書本質上是一個專業人力供給的機制。我的意思是,國家打算釋出幾位建築師到建築設計市場,以及有哪些人在能力上有資格取得建築師證書的資格,這是兩個問題。再簡化一點就是,市場需要多少個建築師是一個問題,而目前有幾個人在設計能力上和實務能力上足可以擔任建築師而應該核發與建築師證書則是另外一個問題。例如:市場上可能有五萬個建築從業人員,這些從業人員因為常時在事務所繪製施工圖、熟悉法令檢討、或在營造廠擔任現場工作對於施工及營建工程細節的瞭解有一定程度的熟稔,這些人應該有足夠能力擔任建築師,從事建築設計監造的工作,為社會謀求福祉,從建築物的安全保障使用者最基本的的生命安全,到能夠設計出讓都市風貌更美好的社會使命。

雖然有這麼多人值得擁有建築師證照,但是因為國家或政府為了避免市場上的廠商數過多而造成惡性競爭因此限縮可以擁有建築師証照的人。簡單講還是「控制人數」,也就是建築師人力的社會需求與供給平衡。這一點可以從考選規劃司的簡報看出來,計畫推動項目的第十點「調查與推估未來十年建築師人力的社會需求。」這隱含著,建築師人數應參考社會需求,而不是讓所有有能力的人取得與能力相稱的證照。也就是說,建築師考試不會像汽車駕照一樣,只要會開車,路考及格即核發駕照。

考試本質上是一個競爭,而競爭本身就是一個「資源分配的問題」,即是:「國家有多少張紙,然後,打算分配給多少人這張紙。」如果你不要這張紙?這個競賽就和你無關痛癢。如果你想要,你就必須面對你所認為的各種不合理及其所為你帶來的痛苦並且欣然接受。如果你一定要,而且沒有你會死!所有的不合理將變成你進場競賽的最佳武器。為什麼?因為你知道,這些考試所帶來的的辛苦,考試制度的不合理,甚至是像實驗白老鼠般的考試制度的變動,會讓許多意志不堅定,抱著可有可無的心態,沒有下定決心,以及還有其他退路的競爭者離開競技場,即使這些砲灰考生進場,你也知道,意志不堅定的態度早已注定了他們不是你的對手的這個事實!不論制度怎樣改變,態度是通過國家考試的為一通路,你可以放棄所有其他有關於考試制度的變革可以產生什麼樣的契機的美好想像,因為那跟你無關。我們需要的還是努力,也只是努力,不管是補齊足夠的學歷、勇敢要求職務輪調,或是離職尋找吻合需求的職缺(我在中國應考的朋友說這是設計院主管最容易刁難的地方,讓他們無法補齊各種職務的時數,總計720時數單位。而在台灣,的確也有很多事務所是不鼓勵同事去考建築師的。)以及務實地做好眼前的分內工作。

競爭本身,同時也是腳踏實地的辛苦,辛苦的總量和競爭人數呈正相關,不論制度如何改變,不同的只有面對的先後次序或是朝三暮四朝四暮三,沒有絲毫可以省略與偷懶的空間,也沒有稍微可以加以排除的可能,不增一分也不減一毫。當面對競爭,認清事實,鼓起勇氣,破釜沈舟,不戰至最後一兵一卒,絕不退讓的精神,才有機會。

對於時代的變化,我們能做的,不是緬懷也不是惱怒,而是把握以及應變。

對於新制度所帶來的機會及可能性,個人也抱持相當期待!

說到不公平的待遇,91年開始準備建築師國家考試,當時中華民國憲法和國文仍是應考科目之一,在我的準備書單裡面,有憲法概論以及二手書攤買來的國文參考書,有一次朋友到討論事情進來到自己的書房,看見營建法規彙編旁邊躺著一本「中華民國憲法」,他哈哈大笑的表情相當誇張,「阿貴,你不會連這個都在念吧!」瞬間,我覺得自己很蠢,場面也很困窘,身為朋友不鼓勵就算了,我腳踏實地的愚蠢有這麼明顯?有這麼好笑嗎?我很生氣!91年的成績單出來,自己的憲法、國文及格。這位朋友的國文及格,憲法不及格,他開始緊張。當我開始覺得上帝眷顧認真的愚者的時候,那一年開始,國文及憲法宣布廢考,成績不算了。彼此之間不免互相比較一番,算一算科目及格制之下,我只過一科,朋友通過四科,自己真的開心不起來。上帝忘記努力的我了?是嗎?第三年,我們一起通過考試,第幾年過幾科這種小事情,只是及格這兩個字的位置印刷在哪一行而已,慶功宴上,上帝安排給我的喜悅一點也不比他少。

PS

大陸現行的建築師考試制度也沒有補習班?建築師補習班存在的事實。大家可以上網瞭解一下。http://yizhubbs.edu24ol.com/leraning/class_jianzhushi/

875建築結構分析必殺技







新增圖片


天龍八部這種解答方法是由逢甲曾亮老師所創構的,雖然嚴格說來有十個步驟,核心是傾角變位法。


建築師考試裏面的建築結構計算這門科目,過去始終是我的一個極大的弱點。熱愛建築設計的人大概很難理解為什麼需要學習建築結構計算這門枯燥中數學的這門學問。但是不管喜歡還是不喜歡,如果希望通過建築師考試,建築結構即使是自己最害怕的一門學問,也要想辦法克服過來生吞活剝也要吸收進去。


建築結構在考場上失利了一次,當年因為朋友介紹的關係,到逢甲大學旁聽建築結構學聆聽曾亮老師的天龍八部,因為深入淺出的關係,很多我透過自修或者是其他輔導課程的過程中不能理解事情都在曾老師的課堂上撥雲見日。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在越容易緊張的場合如果要讓自己的表現不要失常,唯一的方法,就是讓自己的處理事務的能力機械化以及步驟化。因為機械化與步驟化的關係,即使情勢緊張,也可以按部就班地完成。這種機械畫化、步驟化的觀念,和當兵的時候用槍時機用槍要領的背誦,竟然不謀而合。


於是在建築結構的學習上,當我開始比較理解建築結構學裏面的公事與理論的意思與邏輯之後,我開始著手一件事情,就是讓我所有的結構計算的流程儘量地步驟化與機械化,而某些簡易算法可以解決的題目,我一律改採高規格的傾角變位來處理,例如共鄂樑,或是對稱鋼架等。我只要一種解題方法,我不要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要一支大砲,大砲打戰車也打小蟲我只要帶一支大砲進考場!我不要零零落落地帶一堆不熟練不上手的工具,我只要一把我熟悉上鏜、裝填彈藥的「大砲」!當然這是參考曾亮老師的教學模式而得到的結果。因為機械化地關係連帶的也協助我對結構性數學部份的理解有很大的幫助。在最熟練的時候,大概可以用彎矩分配法、傾角變位法、結構矩陣,對同一個題目進行計算,再以三種計算方法之下所得到的答案進行比對驗算。而在最熟練的時候,已經搞不清楚是因為對建築結構的理解才能夠順利地計算還是因為機械化第步驟讓我可以順利的計算。當然在最熟練的時候,即使使用的聯立方程式不同,但大概也依稀知道自己是一結構桿件端部的自由度為計算標的。


建築結構始終不是建築師業務的最重要範疇,因此建築結構被當做一門是專門應付考試的科目自然也就不足為奇了,當然我也是抱著相同的心態。不過即使需要應付,一方面要應付的好方法,另外一方面這個應付的方法最好也是很有效率的。於是搭配天龍八部的傾角變位法就是我的建築結構學的解藥。


當然,無論過去自己在建築結構計算上到底有多厲害那都已經是過去的事情了。隨著通過考試的時間越來越長,對這部分地機也越來越稀薄,在腦海裏還依稀記得靜定、靜不定次數或者反力數,實在是因為幾年前筆記因為借朋友,而準備的朋友看不懂自己的筆記,只好部分溫習以回答朋友問題,當時的結構筆記濃縮為226孔的B5活頁紙共四頁面。別說朋友看不懂,自己不稍微回憶一下,也像是無字天書,不知所謂。最近整理資料,無意間看見這幾張當年準備考試的模擬考試練習,這些當時的準備想法湧上心頭。話說回來,這一門絕對不能放棄,也不能太晚準備,無論考得容易或簡單,不論會不會刁死一堆考生,有一定程度之下,就有機會。你知道的,如果考位在月球的建築結構,應該也會掛一堆人,但,誰會過?當然是,答題雖然不對,但文字讀的出來他是用功準備,而且有一定概念的人,不是嗎?


然後,因為對於建築結構的恐懼,連帶著讓我對幾個研究所結構組的朋友心生敬畏!每次看著他們解題的輕鬆程度,都讓我不免懷疑,人類的腦,真的是有結構不同之分的。




874飲食均衡

對於有些事情,我很堅持。但有些事情我堅持自己不要堅持。我的意思是說,有些事情我們不應該一遇到失敗,馬上就放棄。但是很多事情過了時間點,基本上就過去了。關鍵在於你需不需要一個物件來証明你曾經做過什麼事或者是透過這個文件來証明你可能可以做什麼樣的事情。

新的工作職務分配下來了,從一開始沒有信心而心生抗拒到逐漸願意將他看作一項挑戰而鼓勵自己去勇敢面對。因為新工作職務的關係,連帶地我自己認為我也應該為這項工作職務來累積一些新的能力或者是學習一些什麼樣的新的事物來協助自己支應處理即將面臨的挑戰。

我們總是會有許多挑戰接踵而來,有時候其中一個挑戰失敗了,條件允許情況下我們可以再接再勵,爭取心目中對自己的肯定及想要擁有的驕傲。但下一個挑戰通常不會等待我們做好準備,就像是時間通常不等人的道理是一樣的。即使是行事曆上的既定期限。為了讓面對挑戰的這個打地鼠活動般的順暢及連續,一個挑戰失敗了,我們最需要做的是評估自己有沒有在這個失敗過程中學到教訓得到成長,如果再次挑戰成功的機率有多少。如果再次挑戰的成功機率很高而且並不會花費我們太多額外的時間精力,那麼放手一搏破釜沈舟全力以赴是值得的。但如果再次挑戰的成功機率算起來不算很高,而且可能會花費我們許多的時間與精力,那麼,是否真的要孤注一擲就應該仔細審酌。

我們不是真的那麼功利,汲汲營營於成功與付出的計算,而是我們有還其他的功課要學,我們還有其它的事物需要自我充實,我們還有很多全新的挑戰即將面對,因此,相對於一個失之交臂的榮耀,開始著手於一個新的工具的培養或者是一個新的領域的探索,好像重要許多。

雖然坦白地說,有些決定其實還沒有從心裏面很踏實的很篤定的做下決定,只是心裏面大概有這樣的輪廓描繪著後續可能會面對的事情。很多時候文件或標的物無法証明我們擁有什麼,真正能讓我們覺得自己有那麼一點擁有的充實感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應對進退或者是遇到問題時候的臨場應變。不管那個名為榮耀或佐証的標的物在世人眼中的重要性及其証明是多麼的具有說服力,但我相信,那些自己長年灌溉的事物存在的這個事實是確定的。

當然追逐一個原本技術熟練,雖然有距離但並非遙不可及的目標相對上是容易一點點。而從零開始逐步累積一個新的工具,相對上是困難許多而且我也相信未來所遇到的挫折感與打擊應該是不少。但我仍然期待自己最後所作的決定是去展開一個全新的學習旅程而不是對原來那些曾經近在咫尺最後失之交臂的美好期待藕斷絲連。所以,我不是放下。而是不曾再度提起。

想作一點什麼不一樣的事情,有的時候需要膽識,有時候需要理智,有的時候需要企圖心,但有的時候需要的卻是,任性。我感謝相信我與支持我的朋友,只是在自我成長的饗宴中,我最需要的是飲食均衡。

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

873描圖


不管是快速設計的準備或是學生階段的建築設計的馬步,有一個重要的功課是描圖。不管是建築師考試備考的人或是建築系學生在學校操作建築設計作業的學生。這一點大多數的人經常忽略。



在描圖的過程中其實隱含兩件事情是要透過描圖的過程來自我提昇的,第一個部份是線條,第二個部份是語彙。



第一個部份是線條,如果線條本身穩定度不夠,歪七扭八,那麼,之後所完成的圖面品質也不會夠好。對一般人而言,畫橫線比劃直線還要穩定,直線十個公分以內比較穩定,手肘固定比手肘不固定還要穩定。在考試的時候,線條的穩定度其實對於圖面的成果影響很大,如果線條凌亂潦草,圖面自然品質會比較差,如果線條穩定,不一定需要相當筆直,圖面完成的時候,即使不上色,畫面也會非常清爽。


同時,正是在考試的時候,應該儘可能為自己留下至少完整一個小時的時間讓自己安心而穩定的描上墨線,因此在描圖的過程中,線條,這就是一個要自我訓練的功課。因為在考試的時候因為心情因為氣氛其實會更加緊張,線條也更容易因為緊張的情緒而更凌亂,平常練習就是考試的時候線條穩定的基礎。就我個人而言,在建築設計的考試過程中,我大概會至少留下一個半小時的時間來專心描繪墨線,同時為了確保每條目前的穩定程度,我會將圖紙轉到我畫橫線方便的方向及位置也就是說在我的圖面上每一條線條對我來說都是水平橫線的繪製方式,繪製長線的時候我會傾向與上半身的固定像機器人一般的畫圖。繪製短線的時候,我固定住手肘,以手肘為支點畫圖,同時每條線條大概不超過10公分。如果時間控制得當,同時運氣也不錯的話,圖面上畫壞的地方大約不超過5個,同時經過上色掩飾之後,完稿的時候也不會太明顯。另外提醒的是,考試的時候,如果真的時間來不及,畫不完,也應該儘量要求自己把墨線描上,至少在圖面上呈現的是一張墨線程度的線條稿,圖面呈現最忌諱是,整張版面中,有一部份畫的相當完整美輪美奐,但那只是一部分,而其他的部分確是凌亂的鉛筆草稿。描圖練習的工作中的第一個功課就是提升自己線條的品質。當然還有一個事情是這樣的,通常我們判斷一個人的內涵有時候是看他字寫得好不好看也就是說透過他書寫文字的工整與否來判斷它的做事習慣,而對一個設計師而言,線條就是文字,線條這是筆畫,線條的穩定就是草圖的工整。一個設計師的草圖如果線條凌亂潦草即使用上炫麗彩色鉛筆、水彩、麥克筆加以渲染,圖面所呈現的最後品質其實還是一目了然的。




第二個部份是語彙,不管是在工作或是學校的作業,大多數的我們都相當倚賴滑鼠和插入圖塊。因此,描圖的工作正是在讓我們溫習很久以前都沒有碰的圖學,我們可能有能力很容易地讀圖甚至清圖找出施工圖裏面錯誤的部分,但是在一張空白的紙,全然空白之下,沒有偏移複製的指令與插入圖塊等工具協助之下,我們可能畫不出一張完整的建築圖面。當然我這裏所指的建築語彙並不專指建築符號,開門開窗外牆隔間牆之類的圖學符號,我想提醒的另外一件更重要的是設計手法,不管在平面圖,剖面圖,或是施工詳圖,基本上都可以讀出一些常用的手法,例如:一個開窗會怎樣搭配它的窗台,或他的遮陽板,或窗面玻璃的分隔線如果遇到樓梯平台的時候是怎樣利用分割線地修飾效果讓大面玻璃的乾淨利落不受到太多線條的干擾。很多我們在草圖紙上可以輕易勾勒出的圖像或部份的手法搭配電腦繪圖工具指令地熟悉,甚至3D軟體及渲染工具的運用,可以輕易地呈現我們所想要做出來的建築成品或某些建築手法。但當我們面對的是1張全然地白紙的時候我們很有可能,真的很有可能會忽然不知所措。這是描圖基本練習的第2個工作,讓我們可能不知道的設計手法及建築語彙,或是我們原本熟練但是在沒有輔助工具的協助之下展現不出來的手法,讓我們可以隨心所欲自由自在的運用這些手法。



描圖的工作如果只是眼睛和手的工作,自然沒有什麼挑戰性而且十分枯燥乏味而且無聊,但是如果在描圖的過程,去思考為什麼這個門要設置在這裏?為什麼她的窗戶會開向東北方?為什麼他的窗戶設置在兩片外牆的轉角?為什麼她的柱子沒有設置在外牆的位置而要與外牆脫離?為什麼設置在外牆的戶外部分?為什麼設置在外牆的室內部分?



當然,什麼樣的被描圖的材料是最好的被描圖的材料呢?我認為,朋友畫過的大張圖面是可以臨摹的圖面之一,但不是全部。在我個人的經驗當中,我描圖的對象,有更多是建築師雜誌中的優秀作品或是其他國外建築師作品集裏面的好作品,如果我們光是描繪那些針對考試的作品,首先,這些作品有一點點陳腔濫調的成分,其次所有的快速設計是短時間內的1種提案而不是1種足夠成熟的紙上作品。建築師雜誌中的優秀作品不管是有被完成興建的建築食品或者是前幾名的競圖紙上建築,在與設計概念上,設計細部上,設計完整度上,都至少有一定程度的完整。至於上色的方法,不管是水彩、彩色鉛筆、麥克筆、水墨、蠟筆等等,我都不認為那是重點。

2010年10月13日 星期三

872隱形的戰爭

隨著撲滅的兩把火順利完成,接著即將進入最忙碌的階段。

很多零碎的局部工作項目,其實應該在早的之前完成,但很多因素,讓自己必須違背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當然這個工作進度,也因為這樣而隨之延宕。於是,最近壓力逐漸大起來。

沒有同事可以分攤,所有的工作,規劃、流程、分項、執行、組織、審查、激勵,是審時踱度地運籌帷幄,也是按部就班地事必躬親。沒有什麼的叫時間分流管理,只有計畫與紀律。截止時間不會因為我們有其他工作插件而自動延長時間,正如,行事曆上的預定行程,也不會因為有其他行程延宕而順延,一個插件,一個延宕,如果要解除壓力傾洩而出的緊張感,除非是卸載一部份工作量,否則,集中火力,撲天蓋地,傾住全部的力氣咬牙通過,這是牌桌上最好的下注的位置,就算失敗,大不了回到原點,回到用時間換資源、朝九晚五的單純生活,既踏實又可以使代表積欠的紅字逐漸減少,但如果被我們拼過了呢?那心裡會產生多少的腦內酚讓自己愉悅,甚至讓讓自己飄飄然。外人不懂價值所在,意義所在。但我卻戒不掉這種光是想像就很快樂的美好。於是,當然絕對任性地賭一把。

當然我也不否認這是人生作精彩的部分。喝水吃飯之間,風平浪靜,其實,內心無時無刻地正在打仗呢!

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871 乘勝追擊嗎?

朋友通過公務人員高考以及鐵路特考,一夥十七八個人,一起晚宴慶功在上個星期五。其實這些人都比當年的自己還要強得許多,朋友中,有的一戰攻克建築師專技考試,有的一戰攻克公務人員高考,比起當年的自己閉門造車,屢戰屢敗,實在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很喜歡參與這樣的慶功宴,氣氛愉快不止充滿希望的氣息與也充滿著鼓勵的氣氛,這幾年來認識而通過國家考試的朋友,大多不會藏私,分享自己的獨門絕技,也鼓勵其他還在努力的國考參與者。喜悅、善意、鬥志,這是我最喜歡也最需要的元素。

大夥逐漸開始有默契的輪流轉台,交換心得、交換名片、互動討論,和幾位很有成就的朋友聊過之後,才發現以前幾場活動的餘音(朋友轉述我兩年前的暖場笑話,讓我莞爾不已。),一直到今天竟然也有鼓舞士氣的效果,讓我相當開心、相當感動,也猶豫著有些事情要真的要結束嗎?還是像北部的師長與南部的朋友,持續釋放熱情?沒有具體做出決定,但讓我開始審視有沒有多餘的空檔在接下來的時間。忽然話題來到了「乘勝追擊」。這不是陌生的話題。

「完成了公務人員考試,要不要再參加專技人員考試?」

「或是再繼續準備考試,將來可以用來考取其他單位?」

這不是我的人生,我沒有決議的資格,但我還是分享了自己的想法,提供朋友參考。當然,「要不要完成雙冠王的紀錄」,當時自己也曾經很認真地想過。

我以為,將人生投注在「考試」,實在是一個不得已的消極作法,而不是積極的作法,正是因為太消極了,因此我們才需要投注最大的努力讓這樣消極的措施執行時間減到最小。在建築師考取之後,當晚,我就收起所有考試的工具、書籍與筆記,直到有準備考試的朋友前來索借,自己才翻翻箱倒櫃地找尋而借出。後來因為借還次數頻繁,因此花了一個下午全數掃瞄,直接寄出檔案或印製並以魚尾夾收納提供朋友參考。但後面我再也不曾參加過任何一場與「建築」有直接關係的任何資格考試。即使是研究所。現在也不會,以後也不會。除非是和實務有關的相關實務測驗。(話已說死,當然自己也藉此增強信心!)

朋友通過公務人員高考,根據規定,在一定情形下表現良好,是有機會換取「建築師證照」的。因此,我以為,確定分發單位之後,若單位裡也前例,則可以專注在工作上業務上的深入熟練,以相同途徑取得資格,而不需要參加考試。甚至也因為有次利害關係,而讓自己更堅決地表現良好。對許多人而言,考試令人畏懼,但我們其實知道,對某些讀書得心應手的人而言,測驗只是一個程序,按部就班,考試其實一點都不難。根據自己通過兩項專門技術人員高考的經驗,通過國家考試所需要的從來就只是熟悉考試內容與熟練考試應答技巧罷了,尤其是問答題,那更是展現自己思考邏輯與專業知識含量的考試方法。一旦熟讀,旁徵博引,各種問題兵來將擋,水來土淹。但「讀書考試擅長」代不代表「專業能力足夠」呢?也許會得罪很多人,但我個人認為,根本一點都不是,只是很擅長「讀書與考試」而已。真正要成為專業,不管是規劃設計業務執行的建築設計師,還是審查建築圖說是否合於法令的公務人員第一線主辦,真正的專業是來是每天的例行公事,與實際操作,而且需要大量時間歷練。絕對不是錄影帶裡面講得頭頭是道的老師所教授的內容與模擬考裡面的選擇題答案。眾所周知,建築執照審查工作量繁瑣,但人民與政府追求效率之下,建管承辦人員總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審查檢視出圖說上不符合法令的部分請建築師事務所修改,壓力之大,不言可喻。筆者認識一位目前開業的建築師前輩,在過去擔任建管審查人員的時候,自己花精神花功夫仔細整理審查一張建照審查的注意事項,協助自己不要掛一漏萬地詳細檢查。最後整理出來的這張檢查表,後來竟流出去變成該市政府建管課同仁與許多跑照人員身上重要而必備的檢查表。這位前輩也非常高興這張審查表可以幫大家更有效率的掌握審圖重點。這件事情給自己最大的啟示是,不管任何工作,「相當用心」和「普通盡責」經常是遙遠的兩端,差距甚遠。

如果通過專技考試但為求一圓公務人員服務人群的夢想,再批戰袍,投入公務人員高考,個人覺得無可厚非,且樂觀其成。但一個人通過公務人員國考而再度參與專技國考,我以為比較可惜,實在沒有必要將人生花費在同類型的考試上面。我要說的一種情形是,如果考試能力真的被自己視為一個能夠自由遊走於各公務單位的「能力」的時候。因為有這條退路,在公務上的投入相對上比較不會破釜沈舟,一旦遇到困難與考驗,退縮畏懼或者是「大不了再考一次國考!」的退路念頭就容易產生,對於巨大艱鉅的考驗與挑戰,反而削弱了我們本身的競爭力。當然,機關太過複雜而超過我們想像的時候,則以此「考試上榜」工具脫離險境以求自保,則另當別論。

「有沒有其他想增進的能力?」自己這樣地問。彼此陷入沈默與思考。

以資源分配的立場看來,個人淺見是,如果建築視為個人基本專業能力,則必然有可以相輔相成的第二專長,甚至第三專長,無論是語言或其他。建築專業的能力當然不可放棄提升的機會,但實務的具體操作絕對是不二法門。正如駕駛汽車,上路後,從前車窗玻璃看見更前面車況預先煞車減速。或從前車駕駛人身影判斷正在講電話還是左右轉彎而閃避超車,或左右移動身體增加照後鏡的視角以確認後方來車以變換車道,都是上路後自己體會增加行車安全的駕駛技術,而不是駕訓班裡「左兩圈、右兩圈,看見黃燈再一圈」等S行倒車口訣所可以讓我們駕駛技術可以精進的方法。當然我不否認這樣的舉例稍嫌偏激,但,不偏食地自我提升,始終才是我心目中追逐專業的好方法。不然,一項專長可能是扼殺一項專長的殺手。如果,考試成為自己認定的一種能力。

回首當時陷入眼前朋友所陷入的沈思的第二天,收拾建築師考試的相關包裹,我到書局買了一本「EZ talk職場高手英文必備400字」,幾天後,外語很強也是建築圈前輩的網友,南陽大哥送我兩本英文版的讀者文摘,他說:「阿貴,你想學英文啊,這兩本送你,讀完之後會進步很多。」他真的送我,不過,我沒有真的讀完,每本各讀了兩篇,其中有一篇還是笑話,查完單字背完後一曝十寒。背誦了「EZ talk職場高手英文必備400字」之後,我也沒有成為職場高手或是英文高手。到台北和海外留學歸國網友相聚,很多時候我還是常問,老大你剛剛說的那句英文是什麼意思?喔!是你決定的意思。他們很樂於分享所知也沒有讓我不自在的驕傲。不過,在成大整理原文文獻的時候,每篇全文翻譯始終是我的驕傲,而我也相信女兒上高中之前,如果英文功課上如果有疑問的話,我相信自己是可以協助找出答案的。第二能力雖不及格,但,呵呵,堪用。

不管,這位朋友後來會怎樣地做決定,抱持祝福,我也希望他懂我的話,不是阻礙他向上提升的負面建言。只是從另一個觀點看待所謂的「成長與專業」。

2010年10月8日 星期五

870一道恩典的溫暖

每過一段時間,總會有些事情提醒我那啞巴吃黃連一般,說不出的無奈與鬱悶。不過既然當時決定了要這樣做,也會相信自己當時的智慧,當然也得習慣這種鬱悶的存在事實,即使是學習著(可惡!這兩個字竟然離我這麼貼近有這麼遙遠。)只是下一次,自己絕對要更流利、更沈著的處理,減少這一類型的鬱悶。這些鬱悶的客觀要素,有一部份在我,而有一部份我已經接受是命,即使不是我也絕對不是我之外的任何人的錯,因為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感受、處境、立場與理由。雖然有很多場合都提醒我這些挫折們。從中部到南部。不過今天,我莫名的產生一種「我知道自己一定會完成的信心。」而且我確信會在這時候的這附近。並且今晚做出第一個二次間接地影響未來的處境的決定,這是我很少做出的回答。維持禮貌、不確定的客套,但沒有因為意外事件所造成的情緒化的,一個篤定。下次再度出發,再多苦難,絕不畏懼閃躲!絕對!

這件關於「提升」的事情,在心中鬱悶很久,今天遇到一個前輩,一個老師,奇妙的緣分,我們坐在中壢的咖啡廳,談聊,在場還有一位相識多年,今年會有很多機會碰面,幾乎每週都有一天共進午餐的老朋友,我帶過去拜託幫我忙的朋友,三人一同,,盛情難卻地一起喝個飲料。不過對話的過程在校園內的簡餐區,其實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彼此因為陌生而還沒有多大的熟悉話題,而自己也因為喉嚨痛而不積極於互動,同行的朋友似乎更有話聊,或坐或站,隔行如隔山,於是我扮演聆聽的角色。

未知力量的引導,下午沒有課的前輩,我們三人在電梯偶遇,竟然進入同一個空間,是彼此吸引嗎?是奇妙的安排。雖不自在,但直覺應該扮演自己,於過程中眼神決定全然不客氣地忽略,避面羞澀引起的不自在影響了原來期待的事物,即使到案前遊移,亦視而不見,因為忽略,所以自在,因為自在,所以,自己確實是自己的樣貌,不管殷切諾諾或是斷然咄咄。

喝完檸檬汁,收拾行囊,收到一份淺藍色的小禮物,很驚奇,多年來錯身而過,我始終沒有積極,身邊不是沒有機會,尤其是當兵期間到南投深山。但絕對不是被放棄,而是被信任使然,相信我可以打點一切,因此任憑我的衝撞,情況不同了嗎?決定出手了嗎?我不知道,因為,我感覺自己未生確實巨足的信心。我確實還沒有信心於信心本身。但衷心真誠地感謝這樣的一個機會。

直到相送到轎車前欲離去,汽車遙控器解鎖的按鈕含在大拇指,對話竟更深入而言無不盡,那些本來應該是客套地衣讓而升下而奕,竟讓我嗅出真誠相助的受寵若驚。臂膀的手握溫度,我聽到幾句承諾行為前的邀請動作,我必須坦然自己的部分過去,說明自己曾經有過的掙扎,這個想說明的意圖本身即是掙扎,為了避免過多的長篇大論或意外的論人長短,我一向避免讓最後沒有完成的榮譽透洩光亮。沒有完成,填補說明都是多餘,切割是我的作法。但在使徒的面前,我竟生說明的企圖。不是辯解,是祈求理解。說明並沒有帶來大道理,卻是溫暖的祝福,與具體要幫忙的手。是的,以前輩的條件而言,幫忙,可能易如反掌。我感受到很大很大的溫暖。很厚實的溫暖即可,不過,再給我一點衝撞的空間,我還想衝撞,我還不願意安定,請相信我,不是壞人,願意努力,願意分享,當然,我也絕對相信願意努力的好人,應該有機會得到一條生路,即使渺茫。

回程,心裡平靜喜樂。我不知道要感謝誰,但,感謝!

2010年10月7日 星期四

869起床的藝術

很少睡到自然醒,不管是假日或工作日,不過,兩種起床方式截然不同。

一般日子,老婆是第一個起床的人,因為習慣型晚睡而引起的睡眠模式調整(早睡竟然早起到三點睡不著,起來做事結果出門開車打瞌睡~呼呼!),所以,七點起床是沒問題的。通常是鬧鐘,電視的新聞聲音,浴室的盥洗聲,然後接著老婆一邊打理自己的整理,一面叫我們起床。不過,鬧鈴聲是偶爾才聽得到(沈到沒聽到。),通常意識是從電視新聞聲中開始,如果新聞越聳動,越容易引起我注意,例如那個影星又批腿阿,還是誰偷吃之類的腥羶八卦,哈哈!

意識恢復了,張開一隻眼睛環視周圍,我不急著起床,老婆叫我們起床通常有兩次,一次大約是老婆進浴室盥洗前(大約,因為還睡眼惺忪。)一次則是她衣著大致整備完畢,第一次結構比較鬆散,有一句沒一句的。第二次比較嚴謹而緊張,因為早餐通常是由我出門購買,我越晚起床,全家行程拖延的可能性越高。小孩有睡回籠覺的權利,而我沒有就是這個道理。小朋友喝完牛奶上廁所後通常還有再睡五分鐘的福利。

第一次呼喚,大約已驚醒了,不過不急著起床,而是享受一天的打仗即將開展前最後一次寧靜(其實就是賴床),而培養面對第二次起床號的心情(這一次一定是要起床的呼喚!)不過起床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嘿嘿!第二次呼喚開始,我會用指甲在床上的竹蓆撥刮出聲音,這個聲音向戰馬奔騰地湧向我的女兒,讓他知道,他的周圍也是四面楚歌!爸爸即將起床。神奇的效果出現,那就是,通常在我起身的同時,小孩的時間差抓得很好,他總會在我的身軀坐起來挺直90度之前,迅速起床盤腿做好,等待他的勝利凱歌。「挖!小朋友很棒!小朋友Bingo!」偶爾,被勝利沖昏頭的時候,小朋友會來我面前炫耀勝利,「爸爸,羞羞臉。我Bingo!」(Bingo!是勝利的意思,幼稚園教的吧。)

熟不知,這是我這個為父的老謀深算。嘿嘿!

太早起床,或太快起床,小孩子總是落後,對積極起床自然沒有興趣。當一個人處於劣勢追趕群體,自然不勝樂趣,而越不能引出其自動力。當我適時地落後,適時地超越,起床成為一個競賽,起床也變成一個遊戲。這個道理不管小孩大人都適用,有時候建立工作計畫,也會刻意給自己一個假想敵當作目標,例如「這個月有三件重要的事情」之類的,再給自己一點鼓勵(胡蘿蔔!?)平淡的生活,細細品味竟生許多有趣,即使是被朋友笑自己很無聊,也是樂此不疲。

不過,星期五的晚上,大多心理決定不動工作,而恣意放鬆,週末的早晨,因為前一天的晚睡,星期六、日兩局,通常我通常兵敗如山倒,小孩子不但很快起床,還很早起床,「爸爸起床!趕快起床!爸爸羞羞臉!快!馬上!」癱軟的我只能任憑他在我身上拉抓撒野!

868要滅兩把火

滿頭大汗,生活像在打火,這裡火滅了,但那裡開始冒煙,最近總覺得時間過得很快,星期一到星期五不管是哪一天,都很快用玩也很快消失,辛苦的五天也就罷了,最甜蜜的週末,過得更快,張開眼睛還在床上賴床,不一會兒就中午,然後在溜冰場上和孩子伴嘴,忽然太陽就落下了,是冬天將近的緣故嗎?還沒玩到幾樣遊戲,一天竟然就要結束,還沒游泳,還沒上健身房跑跑,還沒騎腳踏車,還沒去練習場揮一百桿,結果天要黑了,好不甘願。

時間快一方面也許是事情塞得多,眼光都在桌上和筆尖,還來不及看到影子的移動,太陽就下山了。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事情多,每一件都是待辦事項,每一件都是半成品,沒有成品出現,日子卻一天一天地快速消磨,沒有成品適時的出現鼓勵自己,讓我覺得自己度日是燒耗,而不是交換。

這個禮拜有兩件要事。一件在北,一件在南,要到完成的檔案存成「確定版」,我才能換到一半的安心,另一半的安心,還看不到,要等待。十一月工地拜拜後一個新工作項目開始之前,還要繳交一個作業!呼~告訴自己深呼吸一下。小工程應該可以順利!也希望在之前的作業來得及!

我的緊張似乎有一半來自罪惡感,事情一拖再拖沒有終期的罪惡感。最偷懶的解決方法,就是將預定完成事項稍減一兩項,可是,這樣就安心了嗎?還是帶來更大的罪惡感。

只好刻意目光如豆,而且劃地自限,每天盯住那一點點的移動,直到忽然有一天,鬆一口氣地告訴自己,「阿~在兩週就退伍了內!」因為自我麻痺而產生的這樣的驚喜感。歡愉在蝸牛般的緩緩移動,先把更大的緊張留給下禮拜吧!至少目前只看著這週的兩件工作交差,這唯一的兩件差事,讓我熬夜很多天,畫很多小圖,整理很多資料。加油!在跑快一點!在這兩件完成,就可以得到一整個下午的喘息,然後在高速公路休息站品嚐好吃的大腸包小腸加一杯現磨的咖啡(不要即溶的!)。或是坐在北上的高鐵列車上,手機關機,看一塊DVD一邊吃100元日本料理便當,再加上一包便利商店的水果盒,小小的奢侈一下。我好期待,我知道那個時候我會有多快樂!

2010年10月4日 星期一

867誰是廢渣?

上個月台中市和平國小六年級學生在公車上和一位老人互嗆。網路上影片流傳也上了新聞,大多數的人驚訝小孩子的沒有禮貌而予以責怪。

根據台中市教育處長張光銘指出,男童稱是阿伯先將他的便當盒丟地上,他才會生氣站起來,老先生持續罵,他才對嗆。雖然影片PO在網路上也許對雙方當事人都是傷害,但因為事情的始末真實地被記錄下來,因此我們有省思並檢討這件事情的機會?這段影片我反覆看了幾次,想釐清對錯,也想尋找出,下次這種情形遇到的時候如何應對,以及,我怎樣教育我的小孩如何面對與處理。

我們很少被教育如何處理「突發狀況」。真的!

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少遇到不合理的事情,因為基本上我們都是生活在一個穩定的環境,有熟悉的朋友,有禮貌的路人,因此,超乎我們意料的突發事件,基本上,我們不太會處理,尤其小孩子也是。我們的朋友都很有禮貌,我們的朋友不會惡意欺騙或傷害,即使我們的好朋友中有人是滿口粗話,我們有知道那只是他的壞習慣,一點也不影響彼此之間互動的默契。可是突發狀況完全不同。可能是店員找錯錢而不認錯,或是手錶請店員換電池結果弄壞了錶而不承認。或者像是影片裡的男童,莫名其妙地受欺負。

相反地,回顧影片中的男孩。我卻是要稱讚男童的勇於表達情緒,即使在憤怒近乎不知所謂,但很多成年人對幼童的犯罪行為,即是藉著小孩子不知所措而得逞的。男童也拿捏得很好,表達情緒宣洩情緒,但不做進一步的挑釁。在過程中,充分陳述出老先生行為的不合理(人家本來做的好好的,硬要把人家~)讓車上乘客週知,確定自己站在有理的一方。對於老人的挑釁(小王八蛋!你過來~)而不加以理會。還好這只是一個依老賣老的老先生。如果這是一個意圖詐騙財物的大人,或是意圖性侵害的怪叔叔,這一點基本表達不存在的時候,無法挽回的傷害於是就發生了。

 
「老先生將男童的便當盒丟在地上」,這個動作即是不合理也不禮貌,要別人讓座就要學會開口,這是基本禮貌,顯然老先生也忽略的這個基本動作,更何況移動別人的物品,跟物品的所有人告知是最最基本的禮貌。直接將男童的便當盒棄置地上,顯然有疏失。甚至,老先生的行為若要追究,及觸犯刑法354條:「毀棄、損壞前二條以外之他人之物或致令不堪用,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至於,老人說要送小孩到少年法院。也有明顯的趁幼童無知而有恐嚇之意!如果我們細咎老人的行為的時候,老先生的行為確實是違法,只是輕重程度不同,但,不對就是不對。不對就是不對,至於要不要追究則視「受到侵害的程度多少?損失多少?自己有沒有時間?」的整體評估再做決定,但對與錯的釐清卻是絕對必要。

如果這樣的事件,社會大眾以「現在的小孩真是沒教養!」「嗆辣的男童!」這樣的角度看事件始末,其實根本得不到任何啟示,頂多是茶餘飯後的娛樂效果。

其實我們生活上經常遇到不合理的事件,而我自己也一直不知道如何應對這樣的事件。一直到很久以後才學習到,將情緒收起來,以冷靜清醒的角度重新審視整件事情,釐清對錯,清算損失,判斷要不要求償。或是放棄爛攤子,趕緊開始下一個工作。

至於我應該怎樣教育我的小孩,如何面對與處理。思考,但以先躲開!必要的時候據理力爭,是這樣嗎?我還得在想想。

當然,禮貌還是很重要,但是非對錯才是禮貌存在的根基。

866筆記女王的手帳活用術2偷看別人的筆記





http://peter-tsao.blogspot.com/2010/01/648.html


在編號648一文裡介紹過一本書叫「筆記女王的手帳活用術」。出第二集了!


上一集的內容主要在介紹手帳使用的方法。這一集則是「偷看別人的筆記」。不過我還是要說,Ada謝謝你讓我的一部份生活被記載在書上囉!呵呵!謝謝壓!


怎樣規劃時間,怎樣記錄會讓效率更高,事實上,我也是手帳的愛用者,不管名稱是行事曆、筆記本,手帳,每年我總有一本工具書,協助自己規劃與記錄,尤其是每年歲末交替之際,開始啟用新的記事本,和回顧去年一整年作了什麼事情,總有莫大的興奮。記得前年年底,參加都市計畫技師高考,因為是在年底考試,要到隔年放榜才會知道結果,因此一直到放榜當天晚上,才回家找回去年的記事本,在高考最後一天註記:「有通過喔!」然後在加一個笑臉,心裡的興奮與安慰,不可言喻。因為那一年也是我在課業上面臨最大的挫折,與工作上最大的忙碌。那一頁上的笑臉,彷彿是一個安慰獎,就像是冒險故事的白忙一場之後,在口袋意外摸到一枚金幣。



和上一集相較之下,這本第二集,更像是理論與實務的對照。而且許多成功者(當然指的是我以外的人囉!呵呵!那些醫生教授等)的手帳筆記,其實可以一窺他們使用時間的方法與態度,我也在這本書裡面得到某些警醒!我告訴自己,「想成長的更快,一點都不能打混呢!」能夠看到別人私密的筆記,並有Ada做註記與說明,這本書精彩可期。



話說回來,因為手帳(記事本)的存在,讓我的凌亂的工作有了分類與次序,也讓我的生活也有跡可尋,容易回憶也容易檢討出某一個錯誤可能是來自於哪一個錯誤的骨牌效應。至少,下次再次發生也要盡可能減少損失。有時候手帳的尺寸隱含著今年的態度,要做很多事用大本一點,才寫的完。今年工作量減少,選小一點的手帳。同時,我也會在前幾頁明白寫下年度計畫,也就是今年的目標。不過通常用鉛筆自先寫,過幾個月後開始落實了,執行了,於是描上簽字筆,儀式上,代表著,自己確實已經為了這個目標開始動作,算是有誠意,於是「核可」地作為本年度的重要任務之一。同時一個年度不要安排超過三件要事(或說是三個目標)。



我的手帳出現在48頁、58頁、100頁與122頁。再次相逢於別人的書上,除了相當開心之外,再次從書本裡面看到這些圖像,心裡也些過去的情感也再度浮現。同樣的畫面,同樣的文字,同樣的當時任務,如果再來一次,我會怎樣作?會選擇另外一個投資,還是堅持己見,再拼一次?我心裡面隱形的賭徒也許從來沒有離開過呢?

865工作的熱情








我常覺得工作如果沒有熱情,一定持續不了很久。對一個工作有熱情,即使賺不夠對價,有時候也心甘情願。





到飛牛牧場玩,看見一輛馬車,小女兒興奮地一直看著,巴望著爸媽可以讓他上去坐,於是上去,沒有帶著多大期待,想著大約是坐一圈,然後付錢了事,誰知,一上馬車,這位駕馭馬車的馬伕很熟練地說:「照片從哪裡拍好看!」似乎稍微研究過照相的角度。啟程,馬伕輕鬆的詢問、風趣的說笑、一下子小公主東小公主西,一下子介紹馬匹的特性與個性,遇到上坡,很風趣的伸手往前指大喊「出發!」,於是馬匹遇到上坡前加速助跑一下讓上坡更加順利!馬車上還有一部小音響,每講一段話,遇到適當的情境,還為播一小段音樂,顯然是自己準備的。



付錢下車,閒談幾句,才知道,馬伕也是同鄉彰化人可能是線西一帶,熱愛馬匹,身兼駕駛員、馬醫生、鑲蹄師。從馬匹的靜脈位置,到馬蹄釘的深度,如數家珍侃侃而談。讓我心生敬重,對一份工作的熱情與敬業,大概這就是最好的註解。





在我朋友中有很多類似的人,例如:電腦資訊很強的人,即使朋友已經因為多次麻煩而不敢再麻煩。他也會無償地為朋友幫忙處理電腦有關的維修或採購甚至搭配內部設備品項。或是抱持巨大的熱情在工地東奔西跑,稱職地作著許多人會偷懶或嫌辛苦的工作而樂此不疲。





工作能夠賺到適當的酬勞當然是最好不過的事情,景氣不好,環境不好,如果沒有熱情支撐,撐不過去,實在是在所難免的結果。

864朝陽校友會插花記事


很感謝明哲的邀請讓我參加朝陽建築系友會的演講。這場演講事由建築師陳孟男來主講的,題目是「SRC施工概要」。相當精采,陳孟男建築師本身是成大建築碩士工程組出身,在公務機關任職兩年之後,到營造廠工作,之後公司越換越大,但總都在現場環境下工作,隨時攜帶筆記與相機,隨時記錄隨時收集,會後聊天他說有很多顆硬碟,他也很客氣地說,不過重點太多等於沒有重點。他的實務經驗累積之速,讓人吃驚!當年是一起準備考試的老朋友,而他在這方面的學習與投入,確實是很多朋友自嘆不如的。


陳孟男建築師的演講很精彩,所有的工程圖片與影片都是他自己拍攝的。可惜的是時間有點短,有很多希望更深入的東西可能來不及講而沒有聽到。後面由SGS所演講的內容也很精彩,坦白說今天就演講部分的收穫比預期的多很多,男哥也介紹SGS的講師讓自己認識,將來工程上的問題比較容易找到第三人來諮詢,男哥很細心,我也相當感激。



會後,我們到設計大樓後面的便利商店續攤,永森學長、南陽大哥、明哲和我自己,好像有很多學生還待在學校,難道開學了嗎?這麼多正妹學生?瞬間,我們四個老型男像是F4一樣的走進便利商店,啊~沒有啦!這段我自己亂加的啦!哈哈!



每位前輩分享了部分的現在面臨的困境與預計處理方法與正向態度。對我也很生鼓勵的效果。其實自己大概也算是半個SOHO族!所謂的SOHO族:就是不以上班為謀生方式的職人吧!自己安排工作,自己找尋機會,自己負責自己承諾的工作,然後自己安排時間與進度,自己完成也自我管理。和之前的工作相比,自律比什麼都重要!



863敗入新玩具





小時候玩過溜冰,雖然說是小時候,其實也沒有很小,大概是高中的時候吧。


有一陣子彰化很風行溜冰,也許不只是彰化吧。很多地方有溜冰場,台化對面、彰化大戲院地下室,台中員林更是很多,不過以前的溜冰場氣氛很像舞廳,很大聲的音樂和很香菸的空氣,說是運動場所,不如說是把妹場所,不過提供的餐飲變化不多大概是紅茶、汽水、泡麵、水餃之類的。儘管如此,溜冰這個活動似乎很快蔓延我家,因為我們兄弟買了溜冰鞋沒多久,家裡又多了兩雙,爸爸的和媽媽的,究竟是溜冰這件事情勾起了他們「年輕時的回憶」還是這是一種父母對於子女的「統戰策略」不得而知,不過,就像是國小時到百貨公司遊藝場打電動這個活動變成家庭週末的家庭同樂活動一般,溜冰,一下子也變成全家的週末行程。當時三樓樓梯前面一整排溜冰鞋真是壯觀!事後回想起來,應該是爸媽統戰策略的可能性比較高。



這學期小朋友上小班,幼稚園在四點半以後開了一些課讓小朋友選修,美陶課、舞蹈課、直排輪(還有幾堂,不過我忘了)。小朋友很有主見的選了幾堂有興趣的課,於是辛苦的媽咪也東奔西跑地張羅了所需要的服裝。很意外的因為山上彰化體育場有不錯的場地與免費的教練,為了增加小朋友的練習也為了增加一些戶外活動的時光,因此,直排輪變成小朋友每週末的期待,今天到台中聽一場很棒很精彩但時間有點少的演講和幾位建築前輩朋友相聚,下午以後,小朋友三不五時地打來問,「爸爸你要回家了嗎?我們要玩直排輪喔!」讓我歸心似箭。



週末的戶外時光,我總是玩蛇板緩慢而悠閒,女兒學習直排輪,有教練指導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學習。今天心血來潮,借了一組直排輪,恐龍教練很熱心的幫我張羅。穿上之後草率含糊地詢問了一下原理和動作重點,其實我心裡是相信自己大概是會的,有點過於自信。等不及於是就直接上路。上路之後還算順利。和過去的經驗最大的不同是腳底的感覺,至於小腿以上以及身體的律動大致上是類似的。腳底是什麼不同的感覺呢?大概是「穩定性」,過去的溜冰鞋像汽車一樣的四輪配置,其實算是很穩的。而直排輪減少的阻力,增加流暢度,但也需要腳踝足夠的力氣,隨時隨地以腳踝施力維持平衡。有幾次閃躲很成功,也有幾次失去平衡的搶救很成功,跳跳踏踏之間回復平衡繼續前進,不過,生疏是事實,而且還不會煞車,於是在一次的閃躲中摔個四腳朝天,痛不欲生!終究還是愛玩,深呼吸幾口,繼續上路,一邊無奈地撫柔擦傷的左手肘。現在在摸摸,果然已經腫起來了!哭哭!



晚上到大賣場採購,看見販售陳列處,32003400,我的天啊!不便宜內,不過,想想也是,小朋友的鞋子含課程,好像也是3200元。真是有點猶豫,忽然看見一雙1980元,還送全套的護具。護具?我想我不年輕了!應該需要。於是,沒想太多,就敗下去了。新的直排輪內!我的新的直排輪內!好開心喔!選了紅色,比較像風火輪上的火焰。



踩在直排輪上,悠閒的滑移,微風輕撫雙頰,我現在更期待星期天了!



2010年10月3日 星期日

862跌倒

週末的家庭例行公事是黃昏的時候到山上廣場陪小孩溜直排輪,彰化直排輪的場地其實也不算多。這裡有推廣單位在作免費教學,而且一點也不含糊,有兩三位教練和三角錐,甚至也有免費借用的直排輪,可以讓民眾借穿,有教練教學,是不錯的環境,據說是彰化縣政府或是體委會之類的單位贊助的。因此,週末下午,我們幾乎每週到這裡報到。

大多數的家長也是帶小孩還玩直排輪,和其他家長不同的是,我比較貪玩,因此,我不是像一般家長坐在場地邊緣的座椅或花台看小孩玩,貪玩的自己大概看顧小孩到穿戴好直排輪和防護工具之後,就採上蛇板下場兜圈圈,因為小孩子所在的初學者教學區的範圍固定,因此兜出去之後大約每五分鐘才會遇到小朋友一次。其他的時間,由辛苦的媽媽看著,事實上,我們還算安心,直排輪團體的恐龍教練很細心幾乎都叫得出每一個小朋友的名字,也很用心的教好小朋友的基礎姿勢,例如重心放低,跌倒的時候運用膝蓋上的護具。

而自己出去兜圈圈,大約每五分鐘一次,會看見小朋友跟著其他小朋友練習走路。有時看見她走的快,有時看見她走的晃,但更經常看見她跌倒。前幾次,自己會停下來看甚至上前攙扶,後來刻意壓抑而只是停住靜靜的看(真是殘忍!)並不向前關心,才發現,其實教練都算專業,對每個跌倒的小朋友,會詢問可不可以站起來,要不要幫忙,然後再幫忙或者不幫忙。

跌倒是一生中常見的事件,不管程度大小,不管是哪一方面,有時候小到自己沒有感覺不痛不癢,有時候大到痛撤心肺卻哭不出來。讓小孩經常習慣於跌倒也不算壞事,只是盡量控制程度與規模,跌倒畢竟是一種學習面對挫折和疼痛的珍貴機會,話說回來,今天心血來潮,像教練借了一雙直排輪試溜,很久以前玩溜冰的身體記憶還在(不過,這是另外一個故事。)因此穿上之後就出發,到第三圈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還不會煞車,因為以前的溜冰鞋是兩輪並排、前後兩排,而且前面還有一個煞車橡膠墊,而直排輪只有一排輪子,煞車的動作機制和以前溜冰完全不同。在躲一個忽然殺出來緩慢而與一般行徑方向垂直的小朋友的時候,閃過了小朋友,不過自己卻失去平衡後摔倒,痛到一個不行~

跌倒這種事情,即使隨著年紀成長與經驗累積,還是存在著「跌倒」的風險,真是時時刻刻要小心哪~


2010年10月1日 星期五

861零碎時間閱讀方法

通常行程很滿,不代表沒有時間,而只是時間很破碎。

忙碌,也代表著有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坐在工作室的辦公桌前,而是高鐵上、或自己的代步車上。

自己很喜歡看書,喜歡看書所帶來的見識增長,但時間越是完整卻反而越不會看書,何解?因為完整而舒適的辦公環境通常也讓我們陷入緊張的情境而督促自己工作,反而不會悠閒的冷靜的學習。最近時間零碎了,因此安排的幾本書閱讀。

閱讀的習慣是建立在學校作研究的時候,當時有很多待讀書單,而且要作翻譯,要作摘要,因此讀懂和讀到重點就是一件最重要的事情。現在當然沒有這麼緊張,但是很多方法可以沿用,其中一個方法是粹讀法。

我認為一本書,大約不會超過十個主要重點和次要重點。除了書本本身的自訂架構外。所謂的主要重點是作者欲傳達的重點,而次要重點則是作者引用的事情或說法,而自己也覺得重要的。因此,當我在一天的早上確認本日是忙碌奔波日,就會準備一本「今日閱讀書籍」,同時,貼上10張的便利貼貼在目錄處。

閱讀開始,遇到重點會用自動鉛筆摘在第一頁並在該頁貼上一張便利貼,隨著第十張便利貼用完了,遇到第十一個重點,我就會重新瀏覽其前十個便利貼所標註的那十頁,檢視那些重點有沒有重複,和這第十一個重點相比有沒有雷同,或是更重要,如果這十個重點都比這第十一個重點重要,我就會繼續閱讀而略過第十一個重點,如果這十個重點中有其中一個比較起來,其實比較不重要或是自己在實踐上是合格的,我就會把這一頁標籤紙取下,標註到第十一個重點,以這樣的方法將一本書讀完。有的重複標註,有的不動如山。即使時間零碎,通常一天下來還是可以讀完一本200頁左右的書本。

值得注意的是,同類型的書本不要接連著閱讀,因為不同的作者寫相關的主題,通常英雄所見略同,重點很容易重複。這個月看了這本「大家來看賈伯撕」,覺得內容還不錯。不算浪費書錢,感到慶幸!

說話的方式通常也左右我們一半以上的人生際遇,至少「願意優化溝通方式」本身就是一件對於「和人互動」很有誠意的表現。下個禮拜有兩個「說話」的工作。除了準備內容以外,因此也順便檢視自己說話的方法會不會讓聽者感到枯燥,或是覺得有興趣聽的反省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