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9日 星期三

889回顧即將道別的2010





出版社催促了兩三週的資料,終於在自己日以繼夜的自我折磨下,在昨天下午440交出去了,雖然這還不是今年最後一個壓力,但這個資料提交出去之後的鬆懈,足以讓我一整天都不想做事,東摸摸西摸摸地度過悠閒的今天。也才發現,一年竟然已接近尾聲。


2010年即將道別,在嶄新的2011年行事曆旁,2010年的行事曆顯的髒髒舊舊,那密密麻麻、林林總總的紊亂筆跡,是我今年的掙扎與努力。


2010是個充滿意外的一年。原本預定按照2009年原訂計畫,繼續待在原來的崗位上。因為大年初一的一封簡訊與一個機會,步伐凌亂了許多,也很歉咎地干擾了幾位同事、朋友、前輩的工作步調。一直以為我安定了,原來沒有,一股「想作點什麼」的熱情,潛伏在靈魂深處的角落裡面安安靜靜地虎視眈眈著。去了一趟大陸,更正確一點地說,去了一趟北京。因為功課未做足,評估未齊全,無論如何,鎩羽而歸是避免不了的結果。南京、上海、北京,總算是涉略了一點點心目中所謂的「中國市場」。因為幸運之神的眷顧,除了一些差旅費開銷之外,沒有多少損失。這個意外,在四月中左右徹底結案。


過了很鬆散的兩個月,高爾夫球,健身房,閱讀一些有興趣的書(那堆跟膝蓋一樣高的書堵在電腦桌旁邊,也該是收拾一下的時候了!)。這段時間,有一兩位前輩邀請我參與他們的團隊,因為年初的凌亂,讓我卻步,倒不是因為他們團隊的原因,而是我還沒做好心理準備參與下一個工作,放空在放空,也想下半年度的方向,人生忽然出現空檔,完全沒事的悠閒空檔,一方面覺得擔心,擔心自己逆水行舟,不進而退。一方面卻開心,好像很久以前曾經度過的寒暑假,我像小朋友一樣地雀躍,心裡開始想,我可以做什麼事呢?


打球嗎?撞球場空氣不好,而且曾經在威甫和PY的磨練下顛峰過一陣子。籃球?身體好像很不經撞?小白球吧!好久以前,一直嚷嚷著老虎武茲很帥的。


還是寫文章呢?高中的時候很喜歡寫作,經常投稿,最喜歡寫完一篇文章後找媽媽批閱,為什麼不找爸爸?我常笑說宅爸沒有文學底子,老爸引經據典的來源通常是金剛經,背負好多道理。我還曾經夢想大學的時候寫一本散文集。只是後來功課忙碌,手上的原子筆變成美工刀,抽屜裡的稿紙變成草圖紙捲。


學吉他嗎?放在王譯忠那裡好幾年的吉他才剛剛拿回來。而我也一直以這為藉口。學完C和弦之後一曝十寒。



翻看著2010的行事曆,已經走到2011年行事曆的第一頁12/27的頁面。雖然「五分鐘熱度」的習慣沒有改變,放棄了或荒廢了許多這個長假初期設定的目標。2010年,終究還是留下了一點點東西,到球場下場打球的票根與繳費收據。雖然還很遙遠,但對於打球真的有一點趣味了,只是個起頭,其他的慢慢來。然後也寫了一本書,「第一次建築設計就上手」,把自己知道或理解的事情用圖畫和文字的方式放在紙上。為自己留下記錄,知道自己的樣子。如果以後進步,或者是退步,一目了然,會知道自己在自己心目中的位置。也感受到許多熱情的讀者的支持與打氣,許久不見潛水多年的朋友,也浮出來給我肯定與稱讚。


2010年,路徑凌亂但還算有方向感。不算豐收,但卻是有收穫的一年,還不知道怎樣規劃2011年,但我想我會更進步的。打個及格邊緣的68分?還是打個「不滿意但可以還接受」的75分吧!手忙腳亂之後的應變調整,呵呵!值得給自己再加個7分囉!

888常用的工具

右下角是平行尺,畫等角透視的時候很方便,關鍵是一開始要畫兩向基準線,畫圖的時候平行線跑掉了,可以從基準線引取,圖面比較不會扭曲太多。

左下角的粗工程筆和鋼筆,我覺得很好用,線條很老看,色澤飽滿,鋼筆曾經在台南的時候摔壞筆頭,花了600元換筆頭,服務很好,我的鋼筆筆頭是EF的,據說適合寫字與畫圖,線條不會太粗約1mm再瘦一點點。

鋼筆上面兩支是工程筆,通常開會的時候建議帶兩支,有時候激動一點的客戶也會很想畫一畫。更細心一點的話,可以填裝不同顏色的筆心,區分是誰畫的,將來好釐清責任。少背一點黑鍋。

中間藍色是細字的藍筆三菱的sigma極細筆。

左上三支分別是塑膠鋼筆,和兩支雄獅的簽字筆,出水性不錯,也可以再買墨水填充比較環保,我會在填充後用奇異筆在筆上寫日期,順便觀察可以寫多久。

右邊兩支黑筆是粗的,寫標題字或畫剖面地面線用的,我很少嘗試其他畫法,通常用粗線條一筆帶過。

至於計算機,我不確定現在考試是不是合格,因為現在有規定,我當年買的時候,是找數字比較大的,按鈕比較大的,整台又不要太佔空間的,後來就一直用到現在。大致如此。


887建築設計繪圖小技巧


術科可考試下的建築設計,經常須要用到「放樣」。例如配置圖轉繪製為立面圖,或兩張立面圖轉繪至為透視圖。

最最主要的小技巧有兩個,一個是模矩化,另一個是編號。

一、模具化的意思是建立一個規劃隔間的標準尺寸。

不管建築類型複雜與否,迅速建立起單位跨距,我個人經常使用的是:6公尺8公尺,與10公尺。這些尺寸的來源經常和我決定使用怎樣的比例繪圖有關。如果是1200的比例或1400的比例,我就傾向使用8公尺的單位跨距。如果是13001600的比例,則我傾向使用6公尺的比例,而1500的時候,我則會選擇10公尺RC構造的跨距在樑斷面深度為80公分見方的之下大約是9公尺上下(經驗值),而鋼樑80公分縱深跨距大約12公尺。因此我的單位跨距原則上不超過這兩個限制。

二、編號的意思是說,真的在圖紙上對於格子作編號。

一開始會覺得很蠢,但開始畫圖之後,就會覺得很方便。說穿了,不是很深奧的學問。不過記得這樣做,會方便許多。

2010年12月25日 星期六

886會枯竭的潤滑


親愛的L


關於之前你對補習班課程給意見,主老師的反映,我始終認為不對,開門服務學員,任何意見都應該重視,作不到學員的期待,最多安靜沈默,如果認為學員無理,那面對面客觀的討論,就事論事,而不是情緒地大肆批評學員的意見。這樣將來那個學員敢給意見呢?開口就換來責備?久了大家就安靜了,不過,卻是因為節省力氣而不發言,久了,以腳投票,漸行漸遠。不能廣納百川,自然不成湖海。所以我覺得他的作法是比較不對的。除非你覺得你當時提出的意見「確實是不合理的。」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我覺得L你可能謙虛過頭囉。



至於讚美,哈哈!你把我想淺了喔!讚美當然聽起來很愉快,但那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是聆聽真意。我們不是重視他們的讚美,而是觀察他們的反應。觀察他們是怎樣處理對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我也不諱言,這也是將來我決定將來回饋他們的參考資料之一。別人對我們好,我們當然要好回去。非常好地來就是非常好地對待。普通好地來就是普通好地對待。一定有程度的不同。我並不在意他們讚不讚美。我在意的是它們怎樣對待我們。人一定是互相的。如果不管別人對我們好壞,都一視同仁的好回去,我們會太累。交流交流,其實就是有來有往的意思。


觀察別人的反應和在意別人的反應,很類似,但其實不太一樣,觀察是為了蒐集資訊,是為了將來行事判斷的依據,在意則會影響情緒,甚是傷心難過。我不否認我對於某些人有善意與期待,不過這一種期待是希望彼此能更正面的互動。所以我們會給彼此機會去發展彼此的互動,而不是斷然拒絕千里,盡可能地還是配合。然而這種期待,其實不涉及情緒。只是一種友善。



不過還是謝謝你給我這些真心的話。


只是想提醒你的是,「檢討」這種工作,雖然不可以自大,但也不須要謙虛,持平就好。凡事反求諸己當然是最保險的方法。但最好的檢討方法,卻是客觀理性的分析檢討。怎樣作算對?怎樣作算錯?對別人的標準和對自己的標準一開始應該一致。評定出遠近親疏和好壞冷暖之後,再決定如何對待這些人,這時才是謙虛(或者說客氣與禮貌)應該開始介入的時候。


長輩當然有長輩的想法沒錯,不過,不管是談做人做事,我不認為都須要考慮對方式不是長輩,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對的尊敬,錯的也不要糾正他們,但要引以為鑑,當然這前提是清楚並清醒,怎樣作是對的。怎樣作是錯的。如果因為謙虛,是非不分,則本末倒置,承攬所有紛爭與意見衝突罪責一點都不會使我們成長。我們的謙虛是用在不要太輕易地、或任意地糾正長輩,傷其顏面。我認為,謙虛,指的是做人,而不是處事。處事太過謙虛,就失去處事標準。



很簡單的邏輯是:


經營事業,以客為尊。(除非他不收學費。)待人厚道,為人處事本留就有一定的客套作為潤滑,沒有客套當然就沒有潤滑效果。當然不否認的是這個潤滑雙方都有責任,只有一方潤滑,有一天也會枯竭。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885東拼西湊的對話

花村武様

私に教えて下さい

1.2011年室長長友克由樣やって来ることがありますか。

2. 1月7日台湾に到着の便は確定しましたか?

3. 花村はMSNFacebookを使ったのではありませんか?

4. 私達は英文の討論を使うことができますか?更に便利におうかも知れません!

5. あなたに請求して祝辞を祈りたいです。

あなたに報告します:

貴會114日新年慶祝活動参加者,問合わせの中,我が国のため最も忙しい1ヶ月ため,だから行くかもしれない人は少ない。私の妻は間もなく子供を生みます。1/30是出産予定日,私の便利ではありません出国。とても惜しいです

添付ファイルをご確認ください。内容は日程に関してです。しばらく展覧館を見学することを手配します。調整するかどうか?温泉に入ることが好きですか?日程は依然として調整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す。

Peter (OO)

Peterんでください

------------------------------------------------------------------------------------

完全依賴翻譯軟體,為了增加可理解度,一方面一句一句翻譯,同時每一次翻成日文後在翻回中文,自己試著讀讀看。應該有很多錯誤,不過我只希望對方可以懂一點意思。

對方的信件也是,很多字句不對,但大致可以拼湊出意思。很累很麻煩,不過,好像有點好玩!

我們都知道語言是一扇窗,不過,大多數的我們也是依賴翻譯好的文件,不管閱讀或觀賞。

不過,即將來臨的1月七日星期五(金曜日)才是真正比手劃腳的開始。囃類但~~。

2010年11月26日 星期五

884行動研討室

這實在是很像毒品交易的犯罪現場。不過交換的,是設計上的意見與看法。

因為今天比較忙一點點的關係,朋友約我幫他看看圖,我們說好,別破費請吃飯,改天考完試之後大夥再一起聚餐,於是,車子停妥朋友上車,這就是一間行動研討室。很有趣的經驗。記得前年和林宏哲建築師還曾經在高速公路休息站停車場上,在候車箱上圖攤開用礦泉水押著圖紙四個角落,即展開討論。面對著四周停放的巨大聯結車,貨櫃車,我們兩人彷彿是一支堅強的雙人部隊,攤開敵軍的地圖,準備進攻,南部罕見冷咧的寒風,刮疼我們的臉頰卻也使我們的戰鬥意志更加堅定,ㄝ~扯遠了~。

正攻讀建築研究所的朋友,攤開一些想法要自己給點意見。我能給的其實不多,主體、骨架、邏輯、論述、程序,算完整,不過,如果是要以另外一件事作為目標的話,還有一段路要走。我想,在對方的信任之下,誠實的告知應該是我的義務。出乎自己意料的是,這位朋友欣然接受並積極尋找其他方法。既然換了方法,我也從這個新方法的前提之下,給了點建議。

誠實不容易,建議不容易,在得失心之下要誠實要建議更不容易,不過,比起坦然接受更客觀觀察之下給予的整體總攬建議,而心平氣和地保持努力的意願。這些也就不算什麼了。我的好友,加油!願你總是如此樂觀積極的努力,水到渠成。


883校外教學

上圖說明:唉壓!糟糕!Peter大偵探的秘密行動,被威爾森幼稚園的園長發現了!
上圖說明:真是太專心聽老師說話了!很投入才會有這種心不在焉的表情,爸爸懂!

「爸爸,你要不要跟我去學校,很好玩喔!有點心吃,我和妞妞會分玩具給你玩。」

「好啊!??,可是,會不會很奇怪?」

「不會阿!」

「你同學的爸爸媽媽也有人去學校嗎?」

「沒有。」

………..。」一整個無言以對。

我猜想,應該是因為上學這件事有趣,所以女兒才會邀請我陪她上學。

這兩天知道小朋友要到中央路郵局校外教學,手上一堆該寄的包裹,略過比較近的曉陽分局,到中央路郵局寄送。想順便偷看小孩上課情形。一進到郵局,就聽見老師爽朗的教學聲音,果然一群小朋友安安靜靜的坐在地板上,時而穿插,舉手回答的聲音。到櫃臺辦理郵寄遮遮掩掩地,怕被眼尖的小朋友發現,又緊張又喜悅,好像國中的時候偷看隔壁班女生的感覺。寄東西的時候又忍不住心裡的雀躍,一直跟櫃臺大姊哈拉,「我女兒怎樣怎樣~,他們幼稚園怎樣怎樣~,小班怎樣怎樣~。」(曾幾何時,沈默的內向個性竟然變得聒噪。)櫃臺大姊一定在心裡取笑我這個年輕的菜鳥爸爸。

郵寄完畢後,返回車上想在看一眼,於是拿了相機再次下車,從郵局門口偷拍小孩的上課情形,結果被園長發現,還有幾個老師跟我點頭微笑,幾個聰明的小朋友順著老師的微笑方向張望,我趕緊縮頭躲好,園長向我走來嚇我一跳,我示意自己要躲好,園長順勢拿了我的相機幫我「名正言順」的偷拍了幾張女兒上課的模樣。再將相機交給我,所幸女兒專心聽老師講解郵票和信封,沒有發現她老爸曾經在他戶外教學的場景中穿插了一個「路人甲」的龍套角色。

在車上反覆看了一下園長拍的照片,才心甘情願的繼續一聽的行程。大多數的我們都是以我們自己為主角,安排場景,安排自己的角色。我們是從什麼時候學會不以自己為本位呢?是心愛的人嗎?在心愛的人身邊,我們安於龍套,安於配角,安於熱心為她將外套拉上拉鍊,又安於被「爸爸不要幫我,我要自己作!」地斷然拒絕。

今天晚上調皮的爸爸要把照片放在電腦桌面,讓小朋友驚訝一下。呵呵!

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882讓我感動的禮物!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習慣,每個禮拜大約會騰出一個晚上好好回信,確實也需要如此不然拖著拖著,總是有忙碌的藉口,讓別人的等待,變成再發一封信的確認期待。電子郵件裡的來信,除了最近忽然增加的FB訊息以外,有些是尋求討論讀書考試的,有的是尋求討論繪圖,有的是諮詢職場事物,甚至有的找阿貴討論生涯規劃,有的目很大,我不敢討論,頂多只提出一些個人看法,不敢建議。有的題目還算小,我就大放厥詞了,哈哈!至於如果問到的是我相信自己擅長的部分,大概也就略過客套、抱持善意地直接給予建議,好的部分建議維持,不好的部分也直接點出來,說明缺點與可能的改變方法。

網路上的陌生朋友,有的來信單刀直入一開口就要資料,有的語氣委婉介紹自己的背景與現況,有的收到資料回信道謝,有的甚至回贈小禮物讓我感動不已。最近(其實有依段時間了~嘻嘻!),收到了一份又實用又開心的禮物,仔細看喔!是花博的入場券內!(哈哈!我好炫耀喔!)

網路上互動,基本上,雖然我重視態度,但我並不介意禮貌或習慣的誤會。我知道網路上基本的戒心是需要的,我也是這樣教自己的小孩,我知道網路上匿名或是保持距離是網路社交的現象,(我自己也有這個習慣。)因此,不管有沒有具名,不管有沒有禮貌,基本上,我相信那只是一個互動習慣上的疏忽或是一個不知道的一件事,當然,遇到彬彬有禮,文字溫文儒雅又帶著努力熱情的網友來信,坦白說,我很開心。如果一個人很優秀能力很強,相信一定會有好表現,如果一個人不只如此,而且有禮貌會體諒別人的辛苦,我相信成就一定是更勝前者的!

很開心收到一份禮物,全家人都很開心,這是花博的入場卷。花博的單價問題是大人的問題。對我們小朋友而言,能到一個美麗的地方,欣賞美麗的事務,是我們大大的期待。因為有花博幾個不錯的案子是由幾位才華洋溢的建築師所負責規劃設計,因此我抱著不少期待。而對小朋友而言,一個爸爸要帶全家出門郊遊的承諾,小朋友更是充滿期待。

親愛的沒見過面的網友,謝謝你!:)

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

881 消點透視的速畫解析


在建築人網站上分享過的影片。
網址:
影片中,Peter 是在A4圖紙上操作,正式考試的時候,原理大同小異,但要要注意兩點:
1.消點位置有時候需要延伸圖紙畫面,要注意一下。
2.第一次追蹤「點」的位置比較辛苦,畫第三次的時候就會很快,其實如果不要邊錄影邊講話的話(唉~廢話真多!),Peter在設計不要作的太花俏的情況下,一般而言六分鐘可以完成線條,然後待命上墨。(還是不相信,好吧!算了!)
大多數的人,別說繪圖熟練,至少六以上的人,還沒開始學習,就放棄了,轉而學習蟲視圖的地平面一條線透視畫法。另外四成,也不是認真看待透視圖練習這件事情,而是一開始就打算全程用污的或用準的手繪。圖面扭曲的結果自然不在話下。
以上介紹的消透速畫大法,不是用來對付一般人的,而是當你發現進入考場時,准考證號碼和你差一兩號的對手,氣定神閒還透出一點點自信的飄逸,一副就是頂尖高手的時候,這時候一定要使出渾身解數。
順便一提的是,只有你準考證號碼前後幾號的這幾個人,才是會影響自己分數的對手,前一千多號畫的很爛的砲灰,老師對比心態的打分數加分效果,在我們身上的邊際效用是,零!

880建築設計的快速思維


考前跟各位朋友分享一下,如果你的設計思維還沒建立好習慣,可以參考一下,甚至惡補一下。

善意分享,沒有惡意,Peter Tsao 本來就是建築的學習生,沒有炫耀能力的理由,希望讀者瞭解。
影片網址:
路人甲:「明明就都錄好還分成三篇文章發表,是不是為了衝版面阿!」
唉唉~被發現了~羞!

879關於快速設計圖面的排版


直接用影片說明,好像有比較清楚一點!可以參考看看!
重點如下:
1.排版前應先瞭解建築規模,多大多寬多高!
2.每張圖的尺寸(配置剖面透視)要有明確數字,才進行排版。
3.排版後並將環境設定好,在開始作設計!
4.想像你在一個3DMAX的「分割畫面」作圖,所有的圖要盡量一致。盡量喔!不是絕對!

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878 [出版]第一次建築設計就上手-術科考試入門指南

上圖:書本封面。 上圖:解說空間量的評估計算與確認。

上圖:說明各種室內空間的可能性。

上圖:說明建築量體的造型手法。

上圖:圖說手法運用的邏輯與時機。

上圖:建築計畫與設計考古題解析。
上圖:敷地計畫與都市設計考古題解析。

「第一次建築設計就上手-術科考試入門指南」

本書於2010/11/20正式出版上市

第一版銷售完畢

第二版預計20110310上架開賣

定價:600元/本

沒有複雜的設計理論,淺顯易懂的操作邏輯!

近十年建築師考試「建築計畫與設計」、「敷地計畫與都市設計」參考提案!

適用對象

1.思路閉塞,想設計想到腦袋打結肝火上升的建築系學生。

2.建築設計術科考試的準備者,建築系插大考試考生、研究所考試考生、國家考試考生。

3.委規模太小上機提案不划算,想用一張A3手繪圖作初步提案的事務所繪圖設計師。

內容簡介

快速設計在進行上和事務所的實務建築設計略有些不同,首先是作業時間極短,從六個小時到八個小時不等,而實際上一個設計案的進行通常是需要很多時間。其次是設計所需資訊尚有限,土地使用,交通需求,地質狀況、環境條件經常未提供足夠的訊息。再來就是提案呈現方式的限制,所有的考生必須是紙上作業,以動手繪圖的方式表達,沒有做模型、上機建模或面對面口頭解說的機會,有的入學考試會提供一張或以上的圖紙,有的則是限制一張,而畫一面或兩面均可。國家考試無論是公務人員考試或是專技人員考試(證照考試),多僅提供半開尺寸(54*78公分)的空白答案卷作答。由此探求考試真意可知,快速設計這門術科考試,其實是期待考生忽略瑣碎細節,擒住設計上重點原則,進行草案程度的設計提案。

從一張乾淨白紙到圖文並茂的設計提案圖說,對許多擅長設計的建築人而言,快速設計是一個看似容易,卻不好上手的考試科目。本書的重點即在分享自己歸納出來的設計操作步驟。設計本身是處理創意的行為。沒有絕對正確的解法或是絕對錯誤的答案。也沒有一定的模版或制式的標準。但在思慮完整的操作流程之下,大多數重要的環境線索都可以觀照,同時也顧及規劃設計初期提案的應處理重點。

雖然這本書主要是討論建築設計在術科考試上的方法,但術科之下的快速設計,其實即隱含一般實務上建築設計的操作邏輯,只是在八小時或六小時時間極短的情形下,為求提案的落實,在操作過程中犧牲建築設計中的某些初步發想,那些概念轉化的最核心也最精彩的部分。對於建築設計有興趣的朋友也可參考本書,這是一種快速建築設計操作的看法。也提醒在學校操作建築設計,看著其他同學創造出精彩的作品,卻自覺不得其門而入的建築系同學,如果靈感、議題遲遲不來,空間機能與造型操作也可以是一個設計案操作的出發點。

要說明並強調的是,建築設計的能力絕對不是透過一個快速設計考試,而可以被詳細地準確檢驗,建築設計也不是一個將流程熟練化即可學有所成的科目,持續性的經常操作才是建築設計能力增長的不二法門。


內容特色

1.基礎篇,詳述建築設計操作的步驟流程。從構圖排版、量體規模評估、空間規劃、造型處理、地景規劃、墨線描繪等,沒有玄幻渺茫的華麗術語,只有務實而詳細圖解的操作步驟。即使完全沒有設計概念,按部就班也可以操作出一個空間機能合理、造型豐富有趣的建築設計提案。


2.精進篇,沒有複雜的設計理論,只有淺顯易懂的操作邏輯!從配置、機能、造型、地景等24個觀念技巧,提升建築設計提案的品質。


3.歷屆建築師高考設計、敷地考古題以及解析!收錄近十年建築師高考「建築計畫與設計」、「敷地計畫與都市設計」之考古真題以及審題解析思路!相同思路邏輯,用高規格設計思路來攻略研究所考試、插大考試中的「建築設計」及「敷地計畫」,絕對綽綽有餘!


4.從線條、寫字、到上墨完稿,步驟化圖示,讓您一目了然!



詳細資料

規格:平裝 / 289 / 30X21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作者:曹登貴

出版社:白象文化

出版日期:20101120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216-72-5

國家圖書總目錄檢索字:1.建築美術設計,2.建築師,3.考試指南

出版地:台灣


本書目錄

謝誌

自序

零、行前篇

一、認識術科考試

二、準備工具

三、關於準備與練習


壹、基礎篇

一、審題

二、輔助線勾繪

三、建築計畫研擬

四、構圖排版
五、建築規模評估

六、設計操作

七、草稿檢查

八、補充說明

九、墨線上色

十、文字說明

貳、精進篇

A、配置小技巧

B、機能小技巧

C、造型小技巧

D、景觀小技巧

參、歷年設計敷地提案與解析

一、「建築計畫與設計」考古題提案

八十九年 幼教服務中心

十年 鎮民活動中心計畫與設計

九十一年 校園建築圖書行政複合建築

九十二年 城市藝術中心

九十三年 旅遊服務中心

九十四年 永續建築展示館

九十五年 歷史建築保存與再利用

九十六年 社區文史資料館與里民活動中心

九十七年 員工度假中心

九十八年 建築設計作為一種善意的公共行動

二、「敷地計畫與都市設計」考古題提案

八十九年 住宅社區規劃

十年 國民小學校園規劃

九十一年 公園用地公共設施多目標使用

九十二年 某觀光旅館外部環境規劃設計

九十三年 都市更新複合商城規劃

九十四年 辦公大樓敷地規劃與都市設計考量

九十五年 商業徒步區

九十六年 某高科技研發公司員工俱樂部規劃

九十七年 古蹟周邊住商更新開發敷地規劃

九十八年 八八水災社區重建規劃

肆、其他跟國家考試有關的叮嚀

準備建築師考試的步驟

如何建立讀書計畫?

各科同時準備還是一科一科進行?

需不需要辭職準備考試?

準備建築師考試需不需要補習?

關於建築設計與表現法?

圖面要畫到怎樣的程度才能討論?

要怎樣作案例分析?

別過渡依賴靈感!

克服圖紙空間的限制!

簡述敷地規劃(敷地計畫與都市設計)的操作步驟

關於一個學習建築設計的往事


購書方法

台北請洽:
實力建築文教機構,鄭小姐
地址:台北市館前路65號10樓
電話:02-23895523
台中請洽:

惠中專業書店,王先生

地址:台中市西屯區洛陽路110號

電話:04-23151820

台南請洽:
總源專業圖書,鄭先生
地址:台南市青年路53號
電話:06-2282420



2010年10月30日 星期六

877試解「台灣籐業博物館」

這是某一年台南一所入學考的設計題目,位於一塊角地,機能是很典型的展示、行政、教學綜合的機能。

我的作法是:將靜態的空間放在一起,將容易出現噪音的空間放在一起,於是兩個主量體成形,左一塊,右一塊的。右邊量體因為數量的關係,到頂層的時候退出一片露台,這是我喜歡的作法,有時候即使空間需求整理過後可以在一層樓在中央走道雙邊居室的平面圖裡配完,我也會故意加一層樓,變成兩層單邊居室平面模式,而另一側原本有房間的位置變成平台、露台、陽台,或是加一支戶外梯、或加一快立板插進去。


因為主題是籐業的關係,因此我想作一些「質地」的暗示,所以想將6路那一側陽台外皮向上包過來接為樓梯屋突的頂版。


開放空間留設的位置想很久,角地通常只有兩個選擇,放在轉角最為都市空間或是放在內側供建築物使用者享用,我採取了折衷,但是後看起來還不錯的作法,就是虛空間留設內側,而「靜量體」抬高,讓底層通透。在謝伯昌建築師設計的長安國小,有很明顯的效果,雖然那個設計課題情境和本案不同,不過現實生活中除了這個案子和彰化中興路上南郭國小旁的「彰化縣政府第二行政大樓」有類似的感受以外,這種作法在住宅很少用,聽說是風水的緣故,據說集合住宅連地下車道上面的單位都很不好賣。


因為靜量體的關係,我框出一塊桶狀落地帷幕玻璃在上面,暗示「展示、景觀」的意象。


至於動量體的右側的「法西斯陽台」純粹是一個騷的作法,沒有很成功。


雖然這是一個快速設計的命題,不過我從來沒有「快速設計」不是「建築設計」的分野想法。快速設計就是建築設計,只是更概略,更大膽,更精簡,快速設計的操作,是強迫一個設計人把自己的想法逼出來,不准他慢工出細活的慢慢發想,要把會的東西趕快端出來,聽說早期,有的建築師事務所還用這來面試員工呢!

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

876關於三十年來中華民國建築師考試最重要的改變




首先要能感謝交大張基義老師很熱心地將這些訊息透過網路傳遞給我們這些鄉民知道,其實老師不分享這些訊息對老師本身來說也沒有太大的損害或差別,但是這些訊息對於還在準備考試的朋友們基本上是相當重要的訊息。(同時也強調一件事是,不管立場為何,張老師是願意和網民分享資訊的人,而不是對立的人。)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國家考試的制度越穩定越好,也就是保持在一個至少公平的情況下,讓願意努力的人自由競爭,不過,看來建築師國家考試在制度上即將有一個巨大的變革,這個變化從應考資格到考試內容到。應考資格有兩部份一個是考試認許的學歷,另外一個則是實務養成的認定標準。

目前欲求建築考試制度的團體對於現行的考試制度的缺點大致是:

一、補習班現象:建築系畢業的學生必須藉由補習班才能考上建築師。

二、準備考試成本過大:很多的學生甚或建築從業人員花費長時間在準備考試。

三、考試內容與實務的脫節:考試內容與建築實務工作內容不符。

四、考試篩選力不足:選考方式無法判斷出合適的建築師。

五、考試制度無法提昇建築師的素質等問題。

因此建改社對於建築師考試制度的建議及呼籲大致上是:

一、將建築師考試定位成對基本建築專業能力的檢定:

二、以高門檻、高錄取率取代目前低門檻、低錄取率的作法:

三、建築師考試各科及格率的常態化:

四、考試制度的設計應促成以專業實習取代補習:

因為建改社的積極努力,的確政府在制度上也從善如流的開始具體檢討,開始有新變化的契機,只是,這個變化的利害得失的討論,好像很容易因為一相情願的改革熱情或是考生欲求捍衛自己考試權益的敵意而喪失的這個變革的初衷,以及這個具有歷史性的變化的真正價值。我的意思是這個考試制度的變革是好事嗎?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壞處?價值在哪裡?原來的制度不好嗎?沒有修正的機會嗎?就是說,這的變革的利益及不利益究竟在哪裡?想了很久大概有這樣的想法。

對於這些現行的考試制度的缺點,我個人的看法大致是:

一、補習班現象:建築系畢業的學生必須藉由補習班才能考上建築師。

首先,這句話如果更正確一點的講,應該是,「建築系畢業的學生應該更加倍努力讀書才能考上建築師。而在努力讀書的過程中,經常有很高比例的考生藉助補習班的輔導教材及輔導課程來協助這些考生的努力事實。」絕對不是「建築系畢業的學生必須藉由補習班才能考上建築師。」那些會通過考試的人,其實有很高的比例是很用功讀書的人,而不是參加或購買補習課程的人。這一點,應該比對「曾經於補習班報名的考生人數」和「報名之後上榜考生人數」。其實,很多補習班的錄取率是「類灌水的」。也就是,分子與分母不是可以相提並論的數據。關於補習班的現象,追根究底,我認為那是各個學校教學教材的不同以及錄取率偏低所造成的綜合結果,因為大多數的建築系裡的學校教育多建立著各自的獨特風格,例如成大在工程上相對上較優秀,而東海在設計理論及實際操作上似乎看起來略勝一籌,大概是類似這樣的狀況,每個建築系多會塑造自己的建築教學風格或說校風,當然也因為建築系老師本身的專長而影響建築系教學上的重點,例如偏重設計理論,偏重工程實務,或者是偏重社區總理營造的經營等等,因此大概很難找到一套所謂的統一教材來擔任國家考試的參考基準。當然,硬要找還是有的只是不多,就像是構造施工之於吳卓夫老師「營造法與施工」。我所謂的參考基準相對其他科系而言,就好像是法律系之於六法全書,會計系之於國家統一的會計理論與作法,或者有像是醫學系的解剖學或者是醫藥學的醫學藥典,不管任何一個學校,都會以統一的教材為核心進行教學。因為建築師國家考試的金榜題名僧多粥少,錄取率偏低的情況下,所有考生無所適從,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有任何人願意出來整合所有建築教學上以及國家考試上所曾經出現過的建築教學內容及其可能的考點、重點,無異是,為所有的考生找到一種可以準備國家考試的方法,不過有效或者是沒有效,那都是一個機會,至於,學校教的東西都不會考出來,建築系的學生,大概也都可以了解體諒,那是因為大學教育廣博並重、強調思辨而不強調的標準答案的必然結果。至於,補習班本身需不需要背負起中華民國建築師國際競爭力不足的責任,我想在台灣建築系學生還是以視學校教育為吸取養分的主要途徑之下,自然沒有這個問題。

那麼新的考試制度的改變,補習班這個行業會不會消失,如果以日本及中國為參考,日本建築士以及中國一級註冊建築師看來,不管名稱為何,也是有補習班或補習學校或輔導學校之類的補教單位存在,更有甚者,這些補習教學的講師都是大學教授,而且場地就是租借大學教室或大學會議室之類的空間。這麼說來,補習文化會不會消失,或者這是不是一種中國私塾文化的變形。則不得而知。但由此看來,補習教育的文化可能不會消失,甚至會成為大學教育因為廣博並重,強調思辯之下的百家爭鳴之下所形成的教材資料繁瑣龐雜之下,對未來教材進行整合與歸納的主要工作者。補習教育既然是一種附屬產品,不論制度如何變革,附屬產業要完全消失,就好像不太容易。就像是說,不管是手機產品無論怎樣的推陳出新,總是有非原廠開發的相關周邊商品用來搭配主產品,例如:果凍套,電腦專用風扇。如果一個副產品可以讓主產品的使用更加便利,就永遠有人開發,最簡單的主要理由是商機,次要的理由是經濟學上的資訊成本,這麼多老師,這麼多建築系的派別,這麼多種實務種類,這麼多的教課書及參考書。要停止補習教育文化的方法,個人認為唯一的一個方法就是,「以檢定的概念來取代鑑定的概念」,具體的作法是放寬錄取人數,大幅提高錄取率。試想,如果每年建築師錄取人數維持在300人,取得建築師證照的門檻降低,那麼把時間花在唸書,就不如把時間放在工作上。

二、準備考試成本過大:很多的學生甚或建築從業人員花費長時間在準備考試。

準備考試的成本說起來可能真的很大,不論是和民國七十幾年當時還是建築設計只考3個小時的時候通建築師考試的建築師,或者是和這幾年通過考試的建築師朋友談起,建築師考試的集體記憶的確就像當兵的記憶一樣,相當辛苦而永遠不希望再度經歷但帶點懷念。但這種考試上的辛苦追根究柢還是錄取率低而應考者眾所造成的必然結果。如果這種痛苦的本質追根究柢,是因為僧多粥少的激烈競爭所造成的現象,我個人並不認為有任何考試制度的改善可以減緩這種考試成本的高昂。我所相信的是,準備考試的辛苦可能會有一部份移轉例如說移轉到學歷的追逐競賽或者是移轉到實務經驗累積而遭受到不合理的對待的忍受,也就是說,這個追求國家考試及格的過程中所必須承受的辛苦總量是不會有太大的改變的。當然,我們更沒有必要去探討去懷念去比較過去的建築師考試中曾經有的制度的單純或只是考上之後的巨大回報。美好的舊日時光我們不曾參與,當然對我們而言也就不曾存在。我的意思是就現在的考試制度而言,很多的學生甚至建築從業人員花費很長的時間在準備考試上,就算是調整的考試制度之後,我相信還是會有很多學生及從業人員花費很長時間在準備考試上,只是他們所準備的考試的標的物會改變而已。例如,新的制度規定了應考資格應該要有一定程度以上的學歷,因此建築系的學生本來的努力會從準備証照考試移轉到升學考試。而建築從業人員還是可能花費長時間在準備考試上,可是因為新的制度有實際工作經驗認定的問題,因此比較集中或比較密集的準備時段,可能就不會是在剛剛進入事務所對許多工作上還是很生疏的情況下開始準備考試,有可能,會是在兩三年後有豐富的工作經歷之後,甚至升上了專案設計師之後,因為能力上可以獨當一面,或者是因為薪資碰到了透明天花板而希望自立門戶的時候,萌生準備建築師國家高考的念頭。換句話說,取得建築師高考証照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不會有多大的改變。但衍生的問題是,事務所因為離職潮所造成戰力減損的衝擊會更大或是更小?

三、考試內容與實務的脫節:考試內容與建築實務工作內容不符。

考試內容與實務脫節,雖然是眾所皆知,但其實考試的內容基本上和實務上多少還是有相關性的。例如近年來綠建築評估指標,生態工法,永續校園,和實務上其實還是有些關係的。即使那些在實務上比較不常被使用到的理論或專有名詞或概念,其實有些地方只是他們是實務上的基本概念而沒有具體應用在實務上的工作上,因此被視為和實務脫節。當然這幾年很超出考試範圍的建築結構考試內容就不是我所討論的部分。但這一部份,基本上我認為在原來的考試制度上還是有改善的機會,例如,具體的從考試題目及考試題目的命題範圍來做調整,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証照考試畢竟是一種對專業的認證,脫離現實太遠終究不是好事。但我認為這是「考試題目」本身可以調整的問題,倒是不需要大砲打小鳥一般地動用整個考試制度的變革來改善這個脫節。

四、考試篩選力不足:選考方式無法判斷出合適的建築師。

若說原有的考試制度,選考方式無法判斷出合適的建築師,這一部份我個人比較不認同。以台灣現況來說,具體地事實上,台灣的確有著許多跨足國際,具有國際能見度,可以被稱為大師的建築師,指名道姓可能比較不禮貌因此不明說,但那些在國際上得獎的,或者在國內由民間機構所舉辦的建築評選或競賽得獎的建築師,他們難道不是從原有的考試制度上通過考試的嗎?當然我們所談的是的合適建築師,在瞬息萬變的建築市場,我們國家需要為國爭光、在國際競圖上一展長才的建築師,可能也需要房地產市場或是為散戶業主的服務建築師。

五、考試制度無法提昇建築師的素質等問題。

至於考試制度無法提升建築師的素質的問題,我則認為本來就沒有一種考試制度可以提升考生的素質。考生的素質可以被視為建築產業人才的整體素質,這個產業人才的整體素質的良莠與否我個人認為應該是學校建築教育的責任,以及市場現況是否顯示出具有未來榮景及機會的憧憬以上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有這個需要,有這個必要及意願來自我提升。換句話說建築產業人才的整體素質的好壞,有一部份是畢業前待在學校教育中所吸收到的養分,而有一部份是師父領進門之後的修行在個人。也許有一部分是考試制度可以努力的是,如果說,考試本身的內容每次考來的都是工作上實際上所需要知道的重點,當然對於建築從業人員來說會有多少提昇素質的效果,但我認為有限。

而對於建改社對於建築師考試制度的建議及呼籲,我的看法則是:

一、將建築師考試定位成對基本建築專業能力的檢定:

建築師考試定位成對基本建築專業能力的檢定,如果不去考慮現行建築師考試內容的困難及其脫節以及其低無比的錄取率,其實建築師考試本身的定位本來就是基本建築專業能力的檢定。這考試的測驗方法,本來就不是刻意的偏執的高標準倒應考生為目的以考倒為目的。只是因為極低錄取率的情況之下,考試本身須要有過濾淘汰的功能,過於簡單的題目沒有辨識能力因此才會題目越出越難,越出越刁鑽,至於前幾年曾經出現過可能比較不合理的建築結構考試也不是我所討論的考試常態範圍。

二、以高門檻、高錄取率取代目前低門檻、低錄取率的作法:

就現在看來,所謂的高門檻高入學率的門檻大概就是所謂的學歷吧!

如果高門檻高錄取率所意味的是所有的考生都要追逐更高的學歷來取得考試資格,相信在制度上或管理上可能不失為是一個解決的方法,但對於建築從業人員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待在學校教育的象牙塔,而不是鼓勵學生儘快進入職場接受建築實務的洗禮,會不會反而更誘導學生更加投入書本。

三、建築師考試各科及格率的常態化:

及格分數的保留制度,終究還是抵不過控制市場人數的政策面操作。不管考試制度如何變化,國家要的是穩定就業市場中的人力市場均衡。任何制度總找得到不合理處,而那些不合理處正是一種妥協後的修正措施。到最後只是在調整數字罷了。其實很多參加考試的人大概都知道,自己的能力,和考卷上的答題表現早就足以通過考試,但因為有這樣條件的人太多,所以會受到人數控制而落榜。說到底還是「人數控制」的問題。

四、考試制度的設計應促成以專業實習取代補習:

補習教育,並不在國家考試的報名資格要求裏面,補習教育和專業實習本身地位天差地別其實並不能拿來相提並論,補習教育既然不是參加考試的客觀要件之一,自然也就沒有所謂的以專業實習來取代補習的問題。同時,大概沒有一間補習班的教學是自認為自己可以取代專業實習的,事實上,目前市場上所看得到的補習班的教學內容大概也是從實務上的案例中尋找教學資料,例如工地的照片、影片,建築設備廠商所提供的產品資料、以及實際上中華民國所實施的建築相關法令作為內容,以及各大學教授的重造著作等等,雖說和專業實習無關,可是好像也沒有脫離專業實務現實太遠。況且專業實習本身就是大學建築教育理念所應該著重於強調的,需不需要透過考試制度規範一個建築學習者呢?不過我雖然覺得沒有必要透過以補習教育當作假想敵一般的捉對廝殺來強調專業實習的重要性,但我確實認為專業實習的確是專業養成最重要的一環。現今考生常覺得許多東西需要背誦強記,實在是因為實務經驗不足而許多在工地現場視為理所當然的數據、資料,對於沒有經驗的考生而言只能吞生吞活剝地背誦下來。

不過我也想到,這樣的考試制度變化之下,會不會有這樣的現象產生:

1.請假離職潮不會出現在年輕人身上,而是出現在事務所的資深專案身上?對事務所戰力的折損會不會有移轉的現象?因為這個現象,至少在中國還是存在的。

2.補習教育會不會消失?

3.所錄取的新科建築師,會不會大多是具有實務經驗,而沒有研究所一畢業就投入考試的考生呢?

4.新制度下的建築師,更合適?更具競爭力?

這個部分很值得後續持續的觀察,應該也是很有趣的論文的研究議題。

批評了這麼多,似乎我相當不認同這場變革?其實不是的。雖然我認為這場具有時代性意義國家考試制度的變革,在期待目標上和可能的效益上方向偏離,但是

,在新的考試制度的變革中我看了幾件事情,一是專業實習的確認,二是國際接軌競爭優勢。

除此以外,這個制度原本預期希望能夠消滅的現象或改善的事情,我認為不太有機會,例如補習教育,考試花費時間,考試內容和實務工作,透過考試篩選出合適的建築師,透過考試提升建築師的素質。我認為,如果補習教育本身所提供的補習內容適切和實務的而且可以滿足客戶需求,如果國家考試的錄取名額還是這麼低的話我認為補教市場還會存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例,中國在2004年開始實施直接與世界主流接軌的建築師考試,不到兩年的時間,中國的補教界即整合出規模最大的補習網路學校,學員購買點數,直接上網上課,而且1年上課費用僅在1000元~1500元相當於5,000元到8,000元新台幣之間。同時,考試所必須花費的成本不管是時間或者是精神,只要錄取率還是這麼低,有那麼多人想考,競爭永遠存在,考試所花費的時間及精力只是分散在補齊學歷或這是補齊實務經驗,至於考試內容要貼近實務工作則有一個問題是誰的實務工作?是競圖的實務工作?建設公司的實務工作?小住宅的實務工作?這些經歷資格,會不會造假或會不會有失公平?目前的草案架構上和中國類似,雖不全然滿意,但大致上合理。

不過,總的來講我認為,這個改革是有絕對必要的。

尤其在專業實習認定上規範化以及國際接軌所帶來的競爭優勢。

建築本身就是一個實際操作的學問,所有的書本都是參考資料一點都沒有必要奉為圭臬的盲從,建築設計本身就是個人思考的延長,沒有標準答案。透過實務地操作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長與正確判斷的能力。另外,如果在制度上可以和國際接軌,我國有意願到國際發展,或到大陸一展長才的建築師相對的機會一定更多。台灣本身因為逐漸進入已開發國家,建築設計業務的機會與遠景有逐漸萎縮的趨勢,創造新的舞台,創造新的生存空間,是建築人不需要明說的隱形共識。許多能力優秀的建築師及建築設計從業人員,大膽西進大陸即是明證!台灣稍具知名的各大建築師事務所也多在中國設立辦公室及分公司,這是時勢,這是趨勢,是絕對是未來的機會!即使沿岸富裕城市及幾個主要大城市接近開發飽和,往內地四川陝西方向一代,機會仍然無窮。如果在制度上更加接近,將來雙邊認證的機會勢必更高,對於台灣建築師在大陸的舞台也必然更加寬廣,筆者跟隨一位台南開業建築師前輩到北京拜訪前輩的同學,桌上模型多是1300的住宅,樓地板面積多是幾萬平方米左右的規模,同時在當地因為一定要設計院合作(敲章、審批)的關係,因此設計多做到建築設計,後續的施工圖,申請建築許可等繁瑣工作均由設計院代勞,且監造(監理)制度與設計單位分別負責,監造工作屬於建造工程師的責任,而非設計建築師的責任。對於熱愛設計的建築師們,無異是建築設計的天堂。制度上國際化的接軌我認為是這場變革中最重要的果實。

話說回來,這樣的變革對門檻前的考生而言很辛苦?很殘忍?不過,該是認清事實的時候了!如果曾經期待這樣的時代變革轉輪煞車的話。

不管國家考試的制度怎樣變化,透過國家考試核發建築師證書本質上是一個專業人力供給的機制。我的意思是,國家打算釋出幾位建築師到建築設計市場,以及有哪些人在能力上有資格取得建築師證書的資格,這是兩個問題。再簡化一點就是,市場需要多少個建築師是一個問題,而目前有幾個人在設計能力上和實務能力上足可以擔任建築師而應該核發與建築師證書則是另外一個問題。例如:市場上可能有五萬個建築從業人員,這些從業人員因為常時在事務所繪製施工圖、熟悉法令檢討、或在營造廠擔任現場工作對於施工及營建工程細節的瞭解有一定程度的熟稔,這些人應該有足夠能力擔任建築師,從事建築設計監造的工作,為社會謀求福祉,從建築物的安全保障使用者最基本的的生命安全,到能夠設計出讓都市風貌更美好的社會使命。

雖然有這麼多人值得擁有建築師證照,但是因為國家或政府為了避免市場上的廠商數過多而造成惡性競爭因此限縮可以擁有建築師証照的人。簡單講還是「控制人數」,也就是建築師人力的社會需求與供給平衡。這一點可以從考選規劃司的簡報看出來,計畫推動項目的第十點「調查與推估未來十年建築師人力的社會需求。」這隱含著,建築師人數應參考社會需求,而不是讓所有有能力的人取得與能力相稱的證照。也就是說,建築師考試不會像汽車駕照一樣,只要會開車,路考及格即核發駕照。

考試本質上是一個競爭,而競爭本身就是一個「資源分配的問題」,即是:「國家有多少張紙,然後,打算分配給多少人這張紙。」如果你不要這張紙?這個競賽就和你無關痛癢。如果你想要,你就必須面對你所認為的各種不合理及其所為你帶來的痛苦並且欣然接受。如果你一定要,而且沒有你會死!所有的不合理將變成你進場競賽的最佳武器。為什麼?因為你知道,這些考試所帶來的的辛苦,考試制度的不合理,甚至是像實驗白老鼠般的考試制度的變動,會讓許多意志不堅定,抱著可有可無的心態,沒有下定決心,以及還有其他退路的競爭者離開競技場,即使這些砲灰考生進場,你也知道,意志不堅定的態度早已注定了他們不是你的對手的這個事實!不論制度怎樣改變,態度是通過國家考試的為一通路,你可以放棄所有其他有關於考試制度的變革可以產生什麼樣的契機的美好想像,因為那跟你無關。我們需要的還是努力,也只是努力,不管是補齊足夠的學歷、勇敢要求職務輪調,或是離職尋找吻合需求的職缺(我在中國應考的朋友說這是設計院主管最容易刁難的地方,讓他們無法補齊各種職務的時數,總計720時數單位。而在台灣,的確也有很多事務所是不鼓勵同事去考建築師的。)以及務實地做好眼前的分內工作。

競爭本身,同時也是腳踏實地的辛苦,辛苦的總量和競爭人數呈正相關,不論制度如何改變,不同的只有面對的先後次序或是朝三暮四朝四暮三,沒有絲毫可以省略與偷懶的空間,也沒有稍微可以加以排除的可能,不增一分也不減一毫。當面對競爭,認清事實,鼓起勇氣,破釜沈舟,不戰至最後一兵一卒,絕不退讓的精神,才有機會。

對於時代的變化,我們能做的,不是緬懷也不是惱怒,而是把握以及應變。

對於新制度所帶來的機會及可能性,個人也抱持相當期待!

說到不公平的待遇,91年開始準備建築師國家考試,當時中華民國憲法和國文仍是應考科目之一,在我的準備書單裡面,有憲法概論以及二手書攤買來的國文參考書,有一次朋友到討論事情進來到自己的書房,看見營建法規彙編旁邊躺著一本「中華民國憲法」,他哈哈大笑的表情相當誇張,「阿貴,你不會連這個都在念吧!」瞬間,我覺得自己很蠢,場面也很困窘,身為朋友不鼓勵就算了,我腳踏實地的愚蠢有這麼明顯?有這麼好笑嗎?我很生氣!91年的成績單出來,自己的憲法、國文及格。這位朋友的國文及格,憲法不及格,他開始緊張。當我開始覺得上帝眷顧認真的愚者的時候,那一年開始,國文及憲法宣布廢考,成績不算了。彼此之間不免互相比較一番,算一算科目及格制之下,我只過一科,朋友通過四科,自己真的開心不起來。上帝忘記努力的我了?是嗎?第三年,我們一起通過考試,第幾年過幾科這種小事情,只是及格這兩個字的位置印刷在哪一行而已,慶功宴上,上帝安排給我的喜悅一點也不比他少。

PS

大陸現行的建築師考試制度也沒有補習班?建築師補習班存在的事實。大家可以上網瞭解一下。http://yizhubbs.edu24ol.com/leraning/class_jianzhu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