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5日 星期六

886會枯竭的潤滑


親愛的L


關於之前你對補習班課程給意見,主老師的反映,我始終認為不對,開門服務學員,任何意見都應該重視,作不到學員的期待,最多安靜沈默,如果認為學員無理,那面對面客觀的討論,就事論事,而不是情緒地大肆批評學員的意見。這樣將來那個學員敢給意見呢?開口就換來責備?久了大家就安靜了,不過,卻是因為節省力氣而不發言,久了,以腳投票,漸行漸遠。不能廣納百川,自然不成湖海。所以我覺得他的作法是比較不對的。除非你覺得你當時提出的意見「確實是不合理的。」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我覺得L你可能謙虛過頭囉。



至於讚美,哈哈!你把我想淺了喔!讚美當然聽起來很愉快,但那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是聆聽真意。我們不是重視他們的讚美,而是觀察他們的反應。觀察他們是怎樣處理對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我也不諱言,這也是將來我決定將來回饋他們的參考資料之一。別人對我們好,我們當然要好回去。非常好地來就是非常好地對待。普通好地來就是普通好地對待。一定有程度的不同。我並不在意他們讚不讚美。我在意的是它們怎樣對待我們。人一定是互相的。如果不管別人對我們好壞,都一視同仁的好回去,我們會太累。交流交流,其實就是有來有往的意思。


觀察別人的反應和在意別人的反應,很類似,但其實不太一樣,觀察是為了蒐集資訊,是為了將來行事判斷的依據,在意則會影響情緒,甚是傷心難過。我不否認我對於某些人有善意與期待,不過這一種期待是希望彼此能更正面的互動。所以我們會給彼此機會去發展彼此的互動,而不是斷然拒絕千里,盡可能地還是配合。然而這種期待,其實不涉及情緒。只是一種友善。



不過還是謝謝你給我這些真心的話。


只是想提醒你的是,「檢討」這種工作,雖然不可以自大,但也不須要謙虛,持平就好。凡事反求諸己當然是最保險的方法。但最好的檢討方法,卻是客觀理性的分析檢討。怎樣作算對?怎樣作算錯?對別人的標準和對自己的標準一開始應該一致。評定出遠近親疏和好壞冷暖之後,再決定如何對待這些人,這時才是謙虛(或者說客氣與禮貌)應該開始介入的時候。


長輩當然有長輩的想法沒錯,不過,不管是談做人做事,我不認為都須要考慮對方式不是長輩,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對的尊敬,錯的也不要糾正他們,但要引以為鑑,當然這前提是清楚並清醒,怎樣作是對的。怎樣作是錯的。如果因為謙虛,是非不分,則本末倒置,承攬所有紛爭與意見衝突罪責一點都不會使我們成長。我們的謙虛是用在不要太輕易地、或任意地糾正長輩,傷其顏面。我認為,謙虛,指的是做人,而不是處事。處事太過謙虛,就失去處事標準。



很簡單的邏輯是:


經營事業,以客為尊。(除非他不收學費。)待人厚道,為人處事本留就有一定的客套作為潤滑,沒有客套當然就沒有潤滑效果。當然不否認的是這個潤滑雙方都有責任,只有一方潤滑,有一天也會枯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