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9日 星期三

948在將杯中水倒掉之前



昨天體育課,和公司來的工讀生K聊天,談到他在學校的work,在評圖正草前他經常翻案。中午和一位許久不見的好朋友通電話,電話那頭,他對自己以前會的東西沒信心,最近想要砍掉重練。
我並不太建議太快把自己手上杯子裡的水倒光,雖然很多人說,沒有把杯子裡的水倒掉,就裝不進新的東西。學習不了新事物。把水倒光當然是最簡單的方法,就像是換一台新的筆電,資料重新累積建立,乾淨的環境、清楚的虛擬視野,最重要的是有一種宛如新生的新鮮感,以及過去不滿意的責任卸載,彷彿重新來過之後,過去種種似乎就都一掃而空。
但,其實不是這樣的,除了把杯裡的水倒光以外,我們要先作的一件事,其實是面對面地、坦誠地檢視我們會多少東西、該留下多少東西,哪些充滿灰塵的工具需要確認功能,整理乾淨、收納整齊,而哪些被乾淨漂亮包裹的贅物是需要直接丟棄的。就像是搬家前整理書櫃一般,一本一本地快速瀏覽,想像什麼樣的情境下會再度派上用場。哪些是工具書需要被妥善保存,哪些只是娛樂雜誌,看完了就可以回收或丟掉。
工讀生K在學校作建築設計,描述做到想翻案的心情,經常是覺得自己設計方案的這條路走不下去了,可能是外型不喜歡,可能是內部機能紊亂,彷彿是面臨一個死胡同、爛攤子一般。翻案當然是最輕鬆的選項之一,將惹自己厭煩的草模或草圖擺到一邊收起來,攤開白紙,或是拿出乾淨的珍珠板與美工刀,設計旅程重新開始,就像是打遊戲機遇到瓶頸時,直接按下「RESTART」,輕鬆愉快。可是,下次呢?如果下次又遇到瓶頸了,也是放棄嗎?還是所有的努力之前,都抱持著可以翻案的預設立場,如果是這樣,那眼前的努力算什麼?虛晃一招的假戲真作?蕭規曹隨的行禮如儀?所以,每一個work都要作兩次,其中一次是注定要被翻案放棄的,而另一次則是在正草到評圖之間兩週的時間內,跌跌撞撞、慌慌張張之中,不完整的誕生、不成熟的上場,不滿意的評圖,不盡興的落幕?是嗎?相當小心避免依老賣老的口吻地,我說:『應該……嗯!一般都有方法可以解「你比較看不順眼的方案」。』削減空間量、量體挪移、介入植栽、挑空、平台、假牆、照壁、框架、大面窗,柱列、廣場、鐵件。我說:比較良性建議是,從建築模式語彙的書中尋找因應處境的解答,下次在想翻案之前,盡量站在已有的成果之上繼續進行修改、而不是重新來過。「建築設計是一連串修改調整的過程,而不是無中生有、憑空誕生的神奇魔術。」當然建築系二年級,這句話你也許還聽不懂,明年暑假如果有緣,我會提醒自己再告訴你一次,如果還記得的話。曾經有位在大學兼設計課的黃姓好朋友說過,那些在交圖前夕翻案的學生大多都是,事前不在意,事中不謹慎,最後窮緊張!當時我莞爾一笑。
下午來自台北電話那頭的朋友則是另外一種情形,雖然也是想砍掉重練,不果,究竟我們是該要倒掉杯子裡的水,還是我們的杯子根本是空的?我沒有明講,不過,從今年年初放榜早就知道已經只剩術科一科,竟然還沒開始動手作第一張練習。是我過於緊張還是你太鬆懈了呢?練習量不足,不專業的空間詞彙導致缺乏手指上的真功夫,是我說過很多次的台詞呀!在掛上電話道別時對我的承諾會畫圖約時間討論,其實這也是上演過許多次的戲碼。於是今天我必須說話果斷一點,晚上應該來得及畫一張吧!後天早上我搭自強號八點半到台北,我們先在速食店坐一下,我也來看看你的進步。
在想要藉由「砍掉重練」來一步登天之前,可以想想,我們練了多久,有多少東西可以被砍掉,還是自始至終都在群體中聆聽中、看著別人成長而誤以為自己也跟著成長?把心中的水倒掉,不是壞事,那通常代表一種破釜沈舟的決心,象徵自己不屈不撓,征戰到底的決心。但倒掉之前,應該對自己確認,我們杯裡的是過去辛苦累積所得到的成長?還是玩事不恭的瞎逛中無意間隨意取拾的贅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