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8日 星期日
952崑山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評圖感想
因為好朋友的邀請,受邀台南崑山空間設計系畢業設計擔任客評講師,能夠參與這群高年級生離開校園前的最後設計的洗禮我覺得榮幸,能夠透過這樣的評圖場合提供我的想法與意見和其他老師在思想上相互激盪,並也讓我覺得珍貴。
整體而言,在崑山評圖時所看見的成果數量並不是我過去所習慣或預期的圖量,但有不少作品帶著不錯的想法與足夠的練習。當然也有相當可惜的同學,不備而戰,沒有反擊的餘地。回想當時自己的畢業設計的時光,真的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把畢業設計看得太重,以設計為名,蹺課在工作室作設計,晚上熬夜畫圖白天睡覺,甚至翹掉當時必修的英文課,造成延畢的結局。若以現在的處境回看自己當時處理畢業設計,實在是有太多想法想發聲、太多議題想討論、卻沒有足夠的專業處理合格的圖面和合理的構築邏輯,最具體的例子是不知道結構斷面應該多少是合理,多少跨距不會太誇張,不認識工法,也不認識建材,以訛傳訛的引用轉述,是唯一的資料來源,畢業設計的圖面上所有製圖畫法,幾乎都參考雜誌上的近似尺寸。儘管如此,畢業設計的圖面,我終究硬生出六七張大圖,撇開那些花枝招展卻不代表建築職能本質的油畫、水彩、鉛筆素描之外,當時我最開心的其實是我的建築圖面,平面圖、剖面圖、立面圖,翻著圖學和來自雜誌的放大影印的圖說,在模仿和搭配組裝中,拼貼出相對上完整的建築圖面。我要說的不是,我過去多認真,而是想提醒不備而戰的同學,你的天分可能比過去的我多上許多,當我看見你未完成的正模,心裡真的覺得十分惋惜。
我不是專業講師,講設計,教設計。甚至朋友對別人描述我有在「教設計」,我甚至會更正,我有作的是「帶設計」。建築設計是個人的表述。建築設計也是個人創作,沒有人能協助我們創作,只是提供我們較佳、較適切的呈現方式,讓躲藏在石頭裡的寶石光澤顯露出來而已。
即使自己演講、教書、寫作,我從不認為自己是哲學家,也不是作家,更不是教育工作者。我的定位一直很清楚,自己是建築設計一線作業員。絕對不是「教學大師」。只是盡己所能的,將業主的需求、土地的潛力、法令的限制、環境的紋裡,等線索與材料,組構初適合業主屬性的生活空間。所以,我作的、我想的、我講的、我教的、我寫的,從來都是建築設計,同時,那些偷偷地靈光乍現的想法或靈感只可以安安靜靜的放在房屋的一個角落,可以曖曖暈光,不可以譁眾取寵、反客為主。圖面上描述的空間,是一個即將真實被使用的建築物、生活空間,而不是紀念性構造物,也不是純粹的公共藝術品。對我而言,建築是真實的技術與科學,不是故弄玄虛的艱澀術語與情慾糾葛。所以,如果學生找不到炫帥的設計概念,不討論沈重的社會議題,不吹噓靈光乍現的靈感,只是務實的把設計做好,結構、機能,尺寸合理正確,甚至簡單的法令稍微關照,即使造型平淡無奇,簡報沒有蛇燦蓮花,我會很開心的欣賞學生的務實及努力。總是會有學生,不把夢想放在驚天動地的大師,而是第一份工作的立即上手。我是肯定這樣的態度的。
話說回來,崑山的同學整體上算是用功的,因為系上對題目的自由度與開放性,畢業設計可以操作室內設計、也可以操作建築設計甚至是都市設計。雖然對於學生而言,一方面有不知道如何掌握操作深度與份量的問題,因此容易冒著進度失控的風險,另一方面在評分上的標準比較難有完全客觀公平的基礎,但,我認為這是值得的,建築人永遠不能確實知道,自己會走道怎樣的路上,因此在畢業設計的過程裡,如果同時也有機會看到班上同學各種揮灑的可能性的時後,我認為是一個機會,是一個更確實體驗設計行業真實的機會,也是一個存在著良性競爭彼此激盪的機會。系上這樣的命題開放性,我私下認為這是很有遠見。其實,面對不同表現狀況的同學,我的評論立場也許跟著調整,大約依序從要求圖面應完整,圖面要求應符合建築製圖或是內裝修製圖標準。然後,圖面應說明清楚。手法的操作應延續草模的初衷而非因應正模的製作困難度而劃地自限。設計手法除室內、建築量體、到景觀規劃應一併思考。議題的社會建設性對應到提案解決的回應程度。總之,第一次接觸到崑山空間設計的同學的自己而言,印象算是良好。相信,學校系上的老師相當用心。雖然這樣的學習成果還遠遠不能立即上線,但,其實也還好,因為面對未來的問題時,如果撐得過畢業設計不論好壞,不論成敗,都硬著頭皮上場自述自己的設計想法,不管得到許多稱讚還是許多尖銳的評論。有這樣的勇氣。崑山空間的同學,你應該相信自己將來一定有更多真材實料來面對未來更嚴峻的拷問,ㄜ…考驗!(呵呵!)
透露一個小秘密,我曾經在大二時,被一個評圖老師(當年算是系上的大刀!評圖抽到這一組跟當兵抽到外島一樣悽慘!)罵得狗血淋頭,說作品沒有創意、空虛,應該盡早轉系。事隔多年後,我親耳聽他向其他業主介紹自己,說自己是他的高足。我一方面心裡竊喜終於得到這位老師的肯定,但一方面,也心裡嘀咕,老師該不會忘記自己以前踹我的模型有多兇狠了吧?!小結是,無論我們目前有多麼地不滿足我們自己對自己的期待,只要持續吸收持續成長,我們總會逐漸逼近我們想要我們變成的模樣。
(感謝台南趙先生的邀請,也感謝有這樣的機會讓我接觸到設計系的學生,提醒自己當年的最初的熱情。)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1 則留言:
曹老師,聽您的評圖很有幫助,即使是評別人的圖不是自己的,在旁邊聽也覺得有可以聽到很多東西。你會給我們許多建議,而不是只有批評,謝謝您。實務的東西覺得學的不夠,大多都是聽學長教的或自己摸索。謝謝你給我們意見。那天你評的那組,很像每個人都有一張建議單讓我很羨慕。
其實我們班慢慢有競爭氣氛,只是比較少,而且是成績比較好那群人比較明顯,不過我會繼續加油的。謝謝!
KK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