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1日 星期五

1000建築人的自省

今晚,其實是上了一堂課的。和原先預期的不同,一開始以為會聽到關於近期得獎作品的討論,真實是上了一堂沈重的課程。幾位前輩建築師分享了自己執業的無力感,終於讓我也舒緩了一點點罪惡感,建築,到底是不是一件永續的事情?建築人,應該要有些怎樣的有意義的意義?我想,我會繼續發想,宛如學生時代第一次拿到設計題目一般的認真而持續的思索。我也很想知道,傑哥(劉文傑建築師)問的問題背後想看到的一點點光線。

 學校教育與建築實務的脫節。「孫建築師何時瞭解批水板?」我無理的詢問,「是在哪裡學到的,賓大、中原?」孫建築師很誠實的回答:「是機電技師講的。」所以,得到的推論,是在業界學的。我想確認的事是,一個專業建築人該有專業會在那個階段,或應該在哪一個階段學到,可悲的是,都不在學校。是的,反躬自省,我也不是在學校學到我應該知道的事情,一點一滴的,其實是進入這個行業,前輩、老闆,一點一滴提醒的,在改圖中逐漸學到的。如果我⋯⋯也是這樣一點一滴的累積至今還繼續學習,那麼我怎能怪那些應徵履歷裡附帶的作品集中的畢業設計作品中,剖面圖只有牆壁、樓板,沒有樑位、沒有基礎呢?而那花言巧語、曖昧不明也沒有實證數據作佐證的議題探討與設計概念,構築了一個新型態的空洞。
所以,我直接而近似白目地問:「那該怎麼辦?」我沒有責怪也沒有期待學校建築教育有能力處理這件事情。我的思緒,只是站在眼前的立場,面對既有存在的問題,想解決或試圖解決眼前的問題。並不歸咎任何部門的責任。

 認真做事、務實做事的基本態度到頭來還是普世價值,也是心中的小小正義。沒有時間思考系統的問題,先求治標的處理小問題可能是眼前的當務之急,今晚沒有得到很多設計能量與熱忱。今晚卻是一次反省。

2013年5月20日 星期一

999 第一次建築設計就上手P.144堪誤更正




P.144頁堪誤

(三)配置分析

        鎮民活動中心的活動形式,以鎮民活動為主,建築內部空間以能對應教學、展覽等靜態活動。戶外空間則需提供一戶外開放空間以供鎮民活動需求。基地雙面臨路,因此應提供一個能「雙向服務」的開放空間,因此無論開放空間留設於何處,應有無障礙步道串連至廣場。基地兩面臨路,以路寬者為主要道路,因此考量,以主要道路側作為主要進出口,以及建築物入口意向的塑造,因此廣場留設於30米道路側,同時與公園綠地串連呼應。

        兩側一為集合住宅,另一為鎮公所,廣場若直接臨接集合住宅,較易產生干擾,影響居民安寧,若留設與鎮公所一側,一方面銜接鎮公所的戶外活動,另一方面,建築的量體亦可形成天然屏障,阻絕集合住宅受到的廣場活動噪音。

其次是大空間與大量空間群的區位決定。筆者一開始「想要」把大空間(展演,人群進出人數多之空間)設置於接近主要道路側,因此選擇方案一,但規劃至平面圖時,靈機一動認為亦可將大空間整個抬高,利用空橋串連到鎮公所,使洽公民眾與展覽的美學藝術活動更貼近人群。因此後來的量體組成的概念與配置分析不同。這也說明,設計雖有一定進程與分析架構作依據,但設計畢竟是活絡的思考行為與過程,自我推翻與重組是常見的。

其三是入口的決定,入口設置可直接進入建築例如方案二,也可以經由半戶外空間再進入建築物。筆者考慮洽公的民眾的可及性,將入口留設於直接進入建築物的方案二,但訪客若有充分時間休憩,於半戶外空間下,亦留設有出入口可供離開室內,於半戶外空間之通廊遊憩、活動,大面窗可供鄰近鎮民高中生練舞、等活動。

雖然本階段的分析和後來的設計結果不同,但因為這一個階段的思考與分析,使操作者能更清楚空間內容的量與「實體感」。這個實體感(量感)有助於我們操作設計的掌握度。

998一場奇幻冒險-住吉的長屋


跟著社團到日本洽公。基本上,洽公就是跟團集體行動,雖然心裡多少帶著「事務所同事能把事情處理順利嗎?」的強烈不放心,但能找到合理的藉口離開常時的壓力鍋,加減也是好事一樁。出國洽公的前一天建築師公會聚餐是巧合,小酌幾杯本來在所難免,也許心情放鬆,這一晚喝多了一點點。三點半的起床,酒氣還未散去,疲倦充滿身體,光是起床就是一件辛苦了差事。相當感謝欽誠順道經過我家載我到會合點,總是讓我爭取多一點點醒酒及休息的時間。清醒時,發現自己已經在日本機場降落。直到出關,壓根忘記要兌換日幣,皮包裡的5000元的台幣隨著我從台灣出發,最後又陪著我回到台灣。

 

社團的行程讓我感受也感動很多。日本姊妹會的會議嚴謹,鴉雀無聲的空氣中,彷彿連呼吸聲都覺得吵雜。打躬作揖、行禮如儀,我雖然不是八面玲瓏的社交高手,點頭、微笑是我會的所有功夫。和日本人語言不通,順勢讓我的禮貌再多加幾分。雖然不懂人情世故,但我基本上清楚什麼場合是誰的場合,看看風景、吃吃美食、放鬆心情就是我此行的小小期待。直到回飯店前日方友人詢問「有沒有什麼地方是想去的?」我覺得這時候我才酒醒。對呀?難得來一趟日本大阪,我想看看什麼呢?觀望一下楊會長,頭兒既然沒什麼意見,我就開出菜單,提出了以下幾點:想看看安藤設計的住吉的長屋、安藤忠雄(Tadao Ando)建築師事務所、原廣司(Hiroshi Hara)設計的天空之城。只有兩三個小時,但我想三個景點應該還算合理。即使合理,但這幾個點卻只是登貴我自己想很看的,別人也許有其他想法。所以也很謝謝大家的配合支持。會兄都沒有意見也同意我提出的參觀景點。晚餐後道別前,日本會兄說明了第二天的大廳集合時間,同時也告訴我住吉長屋因為是私人住宅網路上找不到地址,並很客氣的向我們抱歉。雖然覺得有點可惜,不過,我還是很高興能有機會親見其他地點與作品。

大阪的夜晚很冷,晚餐小酌了幾杯啤酒,再加上前一天還未全退的威士忌以及身體裡從台灣帶過去的疲倦尚未退去。回飯店後等日本會兄離去,楊會長招待欽誠和我品嚐當地熱呼呼的拉麵,湯煙朦朧的拉麵在遙遠北國的寒冬之中更顯美味,回到飯店,酒足飯飽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竟然睡不著。住吉的長屋,還在我腦海揮之不去,安藤的作品「住吉的長屋」是一件重要的作品,簡單卻深富意義。而我好幾年前曾經在網誌與網路航照圖上搜尋瀏覽並成功地在航照圖上找到,並在街景瀏覽中看見過而印象深刻。只是沒記住位置,住址或經緯度,人生地不熟渺渺虛無沒有方向。「要錯身而過嗎?」翻身躊躇幾次之後,乾脆起床用手機找找,並對照幾篇部落格的描述,終於找到了一個大概公園附近的區塊。方向,地鐵路線大約確定。剩下不確定的是,轉車車站之間的步行距離到底多遠,在圖面上的一根小指寬,步行起來到底需要多久呢?還有到了終點站之後,步行到住吉長屋又需要多久呢?明天早上起床我要說服楊會長一同前往呢?還是自己獨自出發?一切計畫大致底定五成之後,趕緊躺下,因為僅剩下兩個小時可以睡覺了。睡前我思考著,最壞的底線是,如果這場冒險遊戲時間失控,也要及時回到集體行動才行。

 

早上六點多,一樓大廳集合,左等右等終於看見欽誠,咦?會長呢?等了半個小時,咦?難道我被晃點!眼看時間再不出發不行了,也許和會長錯過集合時間,他已經出發晨跑了也說不定。於是嘿嘿!那就慫恿欽誠,一起出發。

 

從中津站的地下鐵啟程,一開始是害怕的,我除了跟家人、朋友跟團,自己不曾自助旅行。於是按圖索機,模仿別人的動作,先按金額再投幣,試了一下,票跑出來了,小小的順利。抵達車站,離開月台,往下一個地鐵站步行移動出發。走著走著其實還在擔心著,方向應該是正確,但距離呢?邊走我們反覆一邊對照著地圖,路線的長短與角度。終於來到一個和印象中部落的的圖片類似的車站。但,車不動,坐上去幾分鐘,為什麼駕駛座沒人呢?和欽誠跑下車拍了幾張照,稍後幾分鐘之後還是沒人,要不要買票?一個熱心的大叔跟我講了幾句聽不懂的話,我微笑點頭示意了解。我最熟的一句日語是在周杰倫的歌忍者裡面學的挖嘎理嗎悉達!」意思是「我瞭解了!」

 

在稍後幾分鐘後,駕駛上車,地鐵開動,這是很特別的地鐵,全程在路面上行駛,有時會和汽車並駕齊驅,是很英國感覺的電車,經過了好幾個站,看見鳥居、看見公園、看見大水溝(或小河川)。我想應該是到了,於是學別人投幣下車。一步又一步的,眼前的畫面,和幾篇部落格描述的畫面一致,沿著有欄杆的排水溝,越過橋,一個轉彎。我深吸一口氣。「呼!真美!就是她了!

 

安安靜靜地接近,彷彿怕打擾屋主或打擾建築物。這個比例、這個分割、這個色澤。小心翼翼地接近與欣賞,每個設計者心中不一定有一個大師,不一定只有一個大師甚至不一定有認同的大師,但一定有一兩個心裡的榜樣。學生時代作品集昂貴每本大多約一兩千元,但又實在需要閱讀與參考,除了依賴建築系系上圖書館,我大學時候省吃儉用,到錢櫃打工存錢畢業時清點,總共買了八本外國原文作品集,而安藤的作品集就是其中一本。當時覺得空間上最讀得懂以及容易理解的作品集。安藤的作品集在大學做設計的時候是很重要的啟蒙。幾何、量體、圓形、方形,位移、疊合,中介,過度,光線,水。雖然空間簡單,卻是很多建築人踏出設計第一步的重要啟蒙。眼前的住吉的長屋也是相當簡單的平面。兩個量體,各兩層樓。中間以空橋與樓梯銜接。主臥室上廁所的時候還要經過戶外,如果下雨還得撐傘。簡單、有趣的平面。隱忍內心澎湃,安安靜靜地,小心翼翼地仔細欣賞。建築系大一朦朧無知中,第一次體會到建築美麗的感動再次浮現。

 

回程的地鐵,開始人潮洶湧。上班的通勤族或上學的高中生。我的身體與心靈很現實,興奮過後的疲倦一股腦地全湧上來。適逢上班上學的人潮滿溢,地鐵上不一定有座位,拉著地鐵懸掛的把手,昏沉沉的往飯店移動,中間下錯一站,意外發現離飯店更近一點。回到飯店用過早餐,日本人已經在大廳等候,同時也訝異著我早上在臉書上貼的照片,和住吉的長屋合照的照片。而照片左下角的按讚人數,竟多達150多人。才兩個小時的光景。延續我對大阪建築的期待,枚方會友帶我經過安藤事務所的門口,讓我欣賞與拍照。接著繼續前往參觀原廣司的天空之城的路途。在車上,風景晃著晃著飄過車窗外,早上的冒險還在心裡蕩漾回味。

2013年5月9日 星期四

997暑期實習活動公告


報名及錄取的流程:
1.本所收到實習活動應徵履歷。
2.電話約面試時間。
3.面試(約半小時,紙本資料事先寄達或當日攜帶)
4.錄取與否。一週以內電話通知。
補充說明:
實習期間作息和事務所開放時間相同。
--------------------------------------------------------------------------------------------------------------
關於這個活動,講一下自己的一點想法.......

 

先講一個小故事,一個可能是所有建築人的共同回憶的故事。

 

        好多年前,我剛從建築系學生畢業當兵退伍,準備要進入事務所成為正式上班的大人。(至少當時這樣想,上班領薪水謀生,不用再仰賴父親給我零用錢,比較像一個大人。花用父母親的錢,即使念到研究所、出國唸書或是出國念書,始終是個孩子的行徑。)

第一次在事務所的座位上,被分配工作,心裡覺得很踏實,我不再是個建築系學生,而是一個正式的上班族,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把尺或社會價值觀衡量得失定位,但我心裡的這把尺,覺得這樣就是一個很棒的職業起點。辛苦的事情來了,我繪圖指令不熟、建照圖要人教,甚至連樑柱尺寸都不清楚。事務所每位人都忙碌著,緊急的事情,我幫不上忙,不緊急的事情,我不知道該怎樣幫忙,於是負責一個不緊急的小設計,繪圖指令不熟,作設計只好用我學校擅長的3D軟體建模,跌跌撞撞的終於完成一個草案。花了大約一週,結果檔案錯誤太多,不能派上用場。

        我深刻體會到,以前在學校天馬行空、侃侃而談的設計能力無助於和業主溝通無助於真實建築工作的運用,以前會的花俏設計手法而我的實務知識不足,3D繪圖很具說明性但那是後端作業或輔助設計,而不是事務所所需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其實是建築製圖。我以前以為自己會作設計,到事務所才發現原來我還不算會作設計。倒乾心裡的那杯水,從新開始。事務所的建築師給我很大的包容,教我讀圖、帶我看工地、帶我一起和業主開會讓我作會議記錄、參與瞭解設計討論的真實,讓我犯錯與嘗試,過一段時間,事務所忙碌程度稍稍減緩,建築師和前輩抽空教我繪圖,慢慢的才漸入佳境,慢慢的以前的天馬行空有一點點實務能力作依據,再次操作設計,開始有愉快的感覺。事務所的工作繁重,但也有成就感。好幾年後,我想,如果這些磨合,能更早經歷,進入職場我可以更快有所發揮。我相信我當年的問題,如果在大型事務所有制度、有規模的教育訓練之下不是問題,但問題是台灣大多數是小型事務所。我的問題,也許是一個問題。

        我無意評論建築的學校教育,我的建築基礎知識至今我仍相當感謝文化大學建築系對自己的栽培。但坦白說,關於建築教育和實務銜接這一塊,確實比較少著墨,不是學校科系的問題而是整個建築學術的氛圍。大家流行講著美麗的論述、容易忽略一筆一劃的真實意義。

        我們事務所團隊成軍至今不滿一年,截至今日沒有公共工程、沒有建設公司,至今均是自地自建的委託業務,沒有龐大的業務量。因為業務量不大,因此有多餘的時間與心力,作幾件我想作和我覺得作應該是有意義的事情。於是,我想介入一點點學校教育的一部份,透過暑期實習的機會,提前年輕建築人進入職場的磨合時間。但由於資源有限,實習生名額5名,無薪水(備註:這是一個課程模組,而不是一份短期職業。)但依表現情形而享有表現津貼(獎金性質)、勞保、提撥勞退,作息時間依上下班時間和正職人員完全相同,原則上希望是建築相關科系大三以上(至少有兩年建築系學生經歷)同學,須自行攜帶筆電,本所亦提供部分樣版圖檔,提供操作實務練習。

 

        暑期實習的課程內容說明如下:

1.事務所營運說明。

業主初接洽到結案流程概說。

基地資料調閱。

新案應準備基本資料。

業主需求紀錄

2.建築繪圖原則。

新案匯入地籍圖。

初步法規檢討。

平面圖繪製步驟。

立面圖繪製原則。

剖面圖繪製步驟。

建築技術規則重點解說。

3.工地參觀。

結構圖讀圖、鋼筋配金勘驗。

4.專案參與實習。

配合設計師、建築師執行交辦任務。

5.實習心得報告分享。

實習期間接近結束前,輕鬆的分享活動,心得交流。

6.事務所聚餐。

 

正職實習生的任務指派,原則上會依據課程內容上過與否交辦,但偶爾會有尚未交到或談到的新任務交辦執行,因此,期待實習生能保持積極學習的態度,我想這會是一個充實有愉快的暑假。雖然,我們有自己的繪圖習慣與作法,這套作法將來不暴政在任何一個事務所都能完全運用,但因為建築是一門應用科學,是一個悠久的傳統產業,大同小異,對一個積極學習認真執行交辦工作的同學而言,以後,到哪一個事務所任職,都會有相當程度的幫助!共勉!

 

曹登貴建築師事務所  曹登貴敬啟

2013年5月4日 星期六

996針對國家考試的讀書方法

(幾年前,研究所生涯的書桌旁櫃子,懷念當年的場景,研究室在二樓,書桌後面的陽台外是斜屋瓦,深夜讀書小憩坐在都計系館斜屋瓦上與同學聊天,美好的回憶。)

 因為業主和模型公司要我親自確認模型外觀,到了太平,也就順便找朋友相聚,說是朋友也是前輩,前輩資歷實務深厚,以禮待我,我也就厚顏自在地以朋友互動,放棄前輩、晚輩的客套。
 從實務聊到考試,我一向覺得考試和實務沒有100分的吻合。但兩件都是一樣很重要的人生任務,太快放棄都不好。雖然我功課一向不是很好,高中彰中留級、低分上榜私立文化大學,很珍惜上大學學建築的機會(大學同學別吐槽,我真的有認真啦!),但終究以延畢收場。學業成績不好,憑藉小聰明遇上天眷顧,關於考試,竟然有一番心得與一些愉快的經驗。退伍後考取過三所研究所和兩個三等高考。逢甲建研、東海建研、成大都計、建築師、都市計畫技師兩張國家證照。研究所考試均以一般生身份報考,不是推甄或碩專班的考試方式。不過自己終究不是一塊讀書的料,逢甲沒去報到很後悔、東海念一學期放棄、成大念兩年休學還是後悔,當然後來上天開了一扇窗給我,讓我有的後悔不得不然(和工作衝突,卻不可能完全放棄工作),有的後悔很心甘情願(離開府城回家和家人團聚一起)。關於考試讀書的方法,和朋友聊開了,於是也分享了一些想法。
 除了選擇題、是非題以外,國家考試的出題模式不外乎有三:申論題、計算題、作圖題。因應國家考試的這三種考試輸出模式因而有這三種讀書方式,記憶背誦、理解計算、動手作圖。準備方法略有不同。
 一、記憶背誦:
 將內容理解後整理為條列式重點,記住關鍵重點文句,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有關法律解釋名詞,建議準確背誦,例如:山坡地定義、幢與棟、建築物與雜項工作物之比較等,於法律有法源依據的文字,完全記誦的答題會有較高的分數。寫得出來而且寫得好才有分!其餘的知識重點,則架構意義正確即可,無須一字不漏的記憶,同時提醒,筆者經驗顯示,一個重點論述字數超過30個字的時候,通常不容易記住,建議重點文句應在30字以內較有利於考試申論答題。
 二、理解計算:
 公式上的意義先求理解,例如建築結構計算、都市計畫的計畫分析方法、統計學等,演練力求熟練,如果公式及計算過程熟練度可以較充分足夠,計算時還是分為草稿計算與謄寫計算過程。換言之,在題目卷上計算,留下計算式,正式寫到答案卷的時候,亦求字跡工整,流程清楚。依照個人經驗,無論是建築師類科的結構計算、或都市計畫技師的計畫分析方法,計算過程書寫清楚,老師知道我們瞭解如何運用公式,即使答案錯誤,往往還是能夠給到部分不錯的分數。因此,仍應盡量爭取。
 三、動手作圖:
 建築設計與敷地計畫,是測驗設計規劃的操作流程,平時準備應多看圖、多欣賞好的案例、留意服務核、入口、造型的的處理方式並學習。多動手,說得一口好設計,評圖口若懸河都和實際分數無關。實際能畫得出來、畫得好才有分數。此外,作圖練習找高手評圖時,應放下身段,虛心聆聽客觀優缺點,但自動忽略講者的主觀偏好,求建設性、具體化而能夠調整改善的「具體建議」。以建築類科的建築設計、敷地計畫與都市設計以及都市計畫技師的都市工程學而言,動手畫圖解釋都比長篇大論還要有說服力,務必動手作圖練習。
 無論如何,讀書忌諱閉門造車、盲目用功,準備國考的讀書不是寫論文、不是學術研究,在準備之前,由考試行為逆推準備方式,針對應答模式來讀書來吸收,將力氣花在刀口上,事半功倍,且不至於陷入自以為認真的自我感覺良好,但放榜一敗塗地。
 (本文並不討論是非題及選擇題的準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