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其實是上了一堂課的。和原先預期的不同,一開始以為會聽到關於近期得獎作品的討論,真實是上了一堂沈重的課程。幾位前輩建築師分享了自己執業的無力感,終於讓我也舒緩了一點點罪惡感,建築,到底是不是一件永續的事情?建築人,應該要有些怎樣的有意義的意義?我想,我會繼續發想,宛如學生時代第一次拿到設計題目一般的認真而持續的思索。我也很想知道,傑哥(劉文傑建築師)問的問題背後想看到的一點點光線。
學校教育與建築實務的脫節。「孫建築師何時瞭解批水板?」我無理的詢問,「是在哪裡學到的,賓大、中原?」孫建築師很誠實的回答:「是機電技師講的。」所以,得到的推論,是在業界學的。我想確認的事是,一個專業建築人該有專業會在那個階段,或應該在哪一個階段學到,可悲的是,都不在學校。是的,反躬自省,我也不是在學校學到我應該知道的事情,一點一滴的,其實是進入這個行業,前輩、老闆,一點一滴提醒的,在改圖中逐漸學到的。如果我⋯⋯也是這樣一點一滴的累積至今還繼續學習,那麼我怎能怪那些應徵履歷裡附帶的作品集中的畢業設計作品中,剖面圖只有牆壁、樓板,沒有樑位、沒有基礎呢?而那花言巧語、曖昧不明也沒有實證數據作佐證的議題探討與設計概念,構築了一個新型態的空洞。
所以,我直接而近似白目地問:「那該怎麼辦?」我沒有責怪也沒有期待學校建築教育有能力處理這件事情。我的思緒,只是站在眼前的立場,面對既有存在的問題,想解決或試圖解決眼前的問題。並不歸咎任何部門的責任。
認真做事、務實做事的基本態度到頭來還是普世價值,也是心中的小小正義。沒有時間思考系統的問題,先求治標的處理小問題可能是眼前的當務之急,今晚沒有得到很多設計能量與熱忱。今晚卻是一次反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