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接手稍作處理的案件,昨天交接出去,順利的話明天掛件送照。
案件是鋼構。
讀書準備考試的時候,最常考的除了鋼筋混凝土之外,最多的就是鋼構。
綠建築、節能減碳、再生材料轉用、施工效率、施工品質,這些領域一致推崇的就是鋼構。
文化大學唸書的時候,楊逸詠老師(開業建築師)出了一堆鋼構接和詳圖,當作作業要我們描。吳卓夫花了一個章節在「營造法與施工」討論鋼構。成大文教基金會也出了一本「鋼構建築概論」談鋼構。建築師考試的過程裡,鋼構絕對是我絕不缺席狠K的內容之一。不過,進入職場工作,我很少碰到鋼構。
作建築設計很需要尺寸,鋼筋混凝土如果樓層規模和面積跨距不要差太多,其實構建尺寸很好預測,有了初步的預測,再請結構技師提出尺寸建議。以前我覺得專業的人很專業,後來我才發現很多專業的人,有一部份考感覺,有一部份才是靠確定的數據和理論依據。因為容易預測尺寸,因此容易結合到設計階段。我的看法是,因為可塑性和不容易犯錯性,和尺寸易預測。因此鋼筋混凝土遠比鋼構容易被使用者接受,另外一個原因當然也是單價。
我很喜歡看結構技師出出來的詳圖,理解構件接和的形式。但我也清楚,沒有足夠的鋼結構設計的學問,鋼構不會是我使用的最順手的材料,只少目前是這樣。
我猜想,如果有機會學一點鋼構的計算,理解斷面、形抗係數、I值、和材料強度的關係。在學一點接和的知識和技術,一定很有趣,也能增進自己的設計專業。
唉!又在胡思亂想了。不過也難講,過幾年看看,搞不好有緣份。哈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