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9日 星期一

838專業的樣貌


專業的樣貌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站長Eager在台中TADA衡道堂舉辦了一場座談會,主題是「學士後建築碩士101座談會」,這是一個協助大學時候不是念建築相關科系而嚮往進入建築領域學習的人的一個座談會,除了號召幾位在建築教育上很有教育熱誠的學校老師以外,也有已經進入建築領域的同學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對於過去不得其門而入的外科系而言,這場座談會相當具有參考價值。



對於外科系而言,建築專業的樣貌是什麼呢?美好的室內空間?獨特的建築造型?或許身為建築人本身就是一項很酷的角色扮演,風格強烈的衣著與名牌配件,斜背著昂貴的大砲相機,揮動名貴的高級鋼筆,解說著自己嘔心瀝血精心的建築設計模型,侃侃而談?你可以從建築史裡知道建築藝術經典在各個時代及階段的不同變化,也可以透過各種深度旅遊到各國參觀建築大師的驚世鉅作,可以聆聽欣賞建築設計相關的演講及展覽,甚至資金足夠還可以邀請或是委託建築設計工作者進行討論協助自己打造一個美好的室內空間或是一棟夢想中的建築物。建築可以是一個全然美好的愉快體驗,如果只是興趣。我的意思是將建築當成興趣是一回事,以建築作為一項自己持有的專業,期許自己、要求自己、砥礪自己在這項專業上成為自己心目中的專業建築人則是另外一回事。即使通過建築師考試,如果沒有這樣的態度和自我期許,我認為那還只是很皮層的建築人。


在學習過程中,除了辛苦而精彩的建築設計課程外,建築還有很多看似枯燥的學科,施工圖學、建築材料、建築結構、物理環境、設備應用、營建估價、都市計畫、都市設計等,許多你可能不知道,但都包含在建築專業以內的枯燥課程。大三的時後,我們班組了一個結構讀書會,原來的目的是為了要建立共同筆記(共同組成一份完整的建築結構筆記),同時約束並督促大家學習建築結構,不過,大概全班只有一位同學鄭宏男對於結構很有興趣而主動的積極學習。結構是一門辛苦的課程,說它是數學課一點也不為過。當時設計課在星期二,結構學在星期三,自然而然地,建築結構變成是一門用來熬夜趕圖後的補眠課程。而每次建築結構期中考前的那個晚上,讀書會就在黃博麒家開設的小火鍋店,由鄭宏男為我們考前補習。期中期末考低空略過是常有的經驗。真正接觸並進入建築的學習領域,才會發現,建築設計雖然是最辛苦卻是最有趣的一環,也才會發現,為了讓這些有趣而美好的建築物發生,那些枯燥乏味的、單調平淡的其他科目都是必要而且需要我們強迫或誘導自己去喜歡、去學習,以達到建築養分的飲食均衡。


在進入職場後,如同其他行業一般,建築人有風光的粉墨登場時光,但是更多的時間與處境是,市場上私人委託案斷斷續續,公共工程競圖案採購制度上仍有瑕疵,且設計單位之間傾向低價搶標競爭,營造施工品質不夠嚴謹,完工結案交屋時與業主期待落差而容易糾紛不斷。同時建築產業的平均薪資不高,營造廠勞力辛苦,薪資可能稍好,而設計公司或建築事務所的工作絞盡腦汁卻是薪資偏低。在台灣整體產業上,因為我國逐漸邁向已開發國家,都市發展逐漸接近於飽和,未開發的待建素地不多,同時基於開發完成率的逐漸滿足,土地價格也逐步偏高,上游開發案量減少,連鎖影響到建築設計委託的總體數量。因此持平而論,建築產業不是一個上升中或是火紅的產業。所以,一個進入職場的建築人最最日常生活的寫照,不是在舞台上侃侃而談一個設計案的空間精彩處在於那裡那裡然後接受委託單位與群眾的掌聲,而是安安靜靜地在圖桌上、在電腦前,伴隨著白膠、模型材料、美工刀,日以繼夜地不斷改圖,不斷因為建築法規要求與業主變動的需求,重組空間上的各種組合可能性,一筆一畫的繪製修改調整下一次設計會議所需要的圖面。甚至經常犧牲自己的假期或是家庭生活。



我所陳述的這些負面情形,有沒有,會不會嚇跑原來對於建築學習有興趣的人呢?不過,我想作的並不是潑這些人冷水,而是淬洗這些人的意志。就像鐵器的鍛打,在高溫通紅的時後需要澆淋冷水急速降溫。滿腔熱血,一肚子抱負,手上拿著簡章和相關紙本資料的時後,按耐住自己的衝動。問問內心身處的自己,我是因為無路可走,才尋求建築的?還是我原來的路線亦能勝任,但內心的燥動讓自己必須停下來面對自己的強烈的渴望。有沒有做好準備,讓自己走向一個全新的惡劣環境,披荊斬棘?


將建築當成興趣是一回事,要將建築作為一項專業則是另外一回事。從踏入建築專業的開始,原來美好的想像會先褪色,接踵而來的是一關一關的難關,依序橫在眼前,你絕對不會一塵不染地全身而退,你會全身是傷、滿臉卷容的驚險通過,其中甘苦點滴心頭。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站長Eager的建築道路不算是順遂,幾經挫折,出國深造完成建築的訓練並品嚐到建築的美好果實。但那是表面,那是風光的表面,背後的付出與辛苦,只是他輕描淡寫下的雲淡風清。準建築人網站的英文名字是「forgemind」,照forge mind字面上的意思是砥礪心智。準建築人網站的前身原本是一個新聞台,紀錄著站長先生的學習心境與心得,隨著分享,感動許多建築人,像是一塊磁鐵,進而吸引許多建築上有熱誠的老師與建築工作人的交流互動。而後來,我很喜歡「準」這個字,對我而言,那是「not yet」的態度,隱含著「~還不夠,還沒,但是想試著要~。」的態度,隱含著「還要~,還有~」的積極、持續的態度,當然這是我自己的看待與定義。



「怎樣學建築?」這個問題之前,可以先問自己另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學建築?」不管是不是眼前的學習之路,走的不好希望另謀出路,或者是說,原本的工作或學習如魚得水卻不敵內心深處的渴望。總是應該先將「為什麼要學建築?」這整件事想透了,心理謀定了,才算是做好心理建設。無論學習建築的初始動機為何?如果只依賴一開始學建築的動機或初衷,這條路不一定走的遠,不一定走的順。學習的過程隨著逐漸投入之後,也慢慢產生不同的體會與不同的感受,這一定和一開始的動機與初衷或想像不同,除了莫忘初衷以外,如果一開始做好心理建設,接下來的建築學程,我們就可以相信,我們足可以在遇到挫折與氣餒時,有迎刃而解的機會。


專業的樣貌,永遠不像表面所顯現出來的那樣美好,專業的拼湊過程就像是瞎子摸象,隨著逐漸摸索到的四條粗壯的象腿、纖細的尾巴、圓滾滾的肚子,長長的鼻子與大大的耳朵,我們的感受隨時再改變,隨時在起伏。摸完整隻大象之後就瞭解專業了嗎?也許還有一大段路要走。

3 則留言:

一壘手 提到...

或許
本科系之外的視角
不會有這些包袱

城裡的人想逃出去
而城外的人卻拼命要攻進來
這種矛盾
都是因為設計本身迷人的香味

Peter Tsao 提到...

原來大家著迷的,都是一種未知的氤氳。

Peter Tsao 提到...

陳小姐您好:有收到您的留言,因為內含有電話號碼因此就不公開了。我的Email:
dktsao2004@yahoo.com.tw
這兩天我會主動和您聯絡,謝謝!
曹登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