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1日 星期五

592造型分析




因為是在開車行進中意外發現的驚喜,所以角度不是取得很好。
一點個人評論,希望設計者別在意。
這個案子操作了一件事情是層次感,這個層次感是來自多物組構,而不是單量體漸層退縮。漸層退縮的手法的相關字是,玫瑰窗、神龕、厚牆、假厚牆。但是相同材料相同量體的漸層退縮其實不太吸引人,也不那麼有視覺張力。
元素有貼二丁掛的偽磚牆、抿石子的折版牆、圓柱。這是我認為的幾個基本元素,因為這三個元素的置放,均迴避了相同的輔助線或輔助面,換句話說就是這三量體沒有任何一個元素的面是為在同一個「面」上面。因此有立體感,有空間深度。
這個故事得以發展是的重要隱形幫手是陽台空間。是陽台空間推開抿石子殼和磚量體的空間,產生光影效果,產生層次感。
如果逆推(沒有根據的)設計流程。
很可能一開始的需求是這個量體下已經被設定為主入口,而上面的空間需求量又不能撤銷,最原始的原形,可能是我們常見的騎樓式街屋(或販厝或透天等等),如速寫的左上角,但這應該是本案作者最不願見到的結果。
於是在和其他部分的相對關係接近定案或接近作者心目中的想像時,他將量體切開,如圖右側,紅磚量體保持原狀和其他部分銜接,切出來的量體更換材質。接著空虛化抿石子量體。空虛到15-20公分厚度的強板殼。甚至,紅磚量體軟土深掘,深入框架中。這個深入如果深入完成,灰色變成紅色的一層皮,那麼故事就又回到原點。只是一個兩種一上材質的騎樓式街屋(或販厝或透天等等)。作者很高明的部分是,他創造的一個平台,阻止灰色和紅色結合在一起。這個平台就是「上有頂蓋遮蔽的陽台」。不過,作者這個時候可能會遇到一個風險。那是台灣的文化,在陽台女兒牆上,加設鋁窗,將陽台納進室內空間使用。這個時候一樣回到原點。於是開幾條長條的開口會有幫助,不易封牆,也不易設鋁窗,同時造型上得體自然。這個層次感接近「很自然」。
有沒有缺點,還是要提一下。但,是非對錯很難有定論,這只是個人淺見。
1.應該把樑收掉,探照燈而可以裝設在樓版體部,兼具避免雨淋的效果。
2.強化「牆版」的感覺,在二樓臨路面的外牆上面,如果樑下作20公分的倒吊版,同時一樓上面的版也垂吊下來,效果應該更好。不過我想一部份可能是預算,可能是結構計算。另外一個可能是「腳本有這樣寫」但營造廠演不出內心戲。
說歸說,這基本上在彰化算是一個很有設計感的幼稚園。
還有一個重點,不過讀這篇文的各位阿,這個重點只有我看的見喔。哈哈!

那就是對我這個當爸爸的父親看到學費7.5折,而且好像戶外空間還不錯。這是很吸引人的事情。改天可以來參觀看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