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小孩乖巧,很多場合我會帶小孩出門。從吃喜酒,朋友聚餐、社團開會等。隨著場面的人數越來越多,小朋友從完全羞澀,到會打招呼,有一點點成長與進步,自己很開心。其實我是想要讓他熟悉「陌生人」以及「和人互動的感覺」。或說,協助他學習「禮貌」。
通常我會記得介紹自己的朋友給小朋友認識,而且是煞有其事的蹲下來,對著小孩說,「這位是某某某,是爸爸的朋友。可以叫叔叔,不好意思叫也沒關係。微笑也可以。」這個動作的目的是,協助小孩確認誰是陌生人,誰是朋友,同時,正式地向小孩介紹自己的朋友,不過,不強迫小朋友打招呼,雖然這樣看起來比較失禮。我們常常忘記,小朋也其實也是一個個體,有思緒、有情感,被尊重的時候產生信心,被忽略的時候感覺懊惱。因為有介紹這個動作,意圖讓小孩建立群眾中的「平行感」。即,雖然有很多大人,但是自己也是一個不是大人的「人」。幾次這樣的經驗之後,小朋友比較勇於和大人互動,「我三歲。」「會玩直排輪。」之類的會話勇於說出口。當然我也強調,沒有經過我審核並介紹的人就是「陌生人」,應該小心,保持距離。所以琪琪阿姨、PY叔叔、便便叔叔、小威叔叔、志豪叔叔、芷玲阿姨,便成為他辦家家酒講電話時常出現的名字。
我記得自己很小的時候,帶朋友來家裡玩,自己還會跟朋友說「你要跟我媽說,伯母你好,我是小華。」避免家人覺得我帶朋友回家就直接進書房玩,很不禮貌。然後自己再說「媽,我回來了!」父親曾經目睹自己這樣跟同學講,而稱讚自己有禮貌,不過當時的實情是,如果我沒說,而朋友又不懂得這樣講,老媽會把兩個人都叫住,講一篇大道理,然後才放行我們上樓。當然,當我的朋友這樣講的時候,我老媽覺得這個小朋友有禮貌,自然也不反對這個朋友常來我家。久而久之,朋友都知道來我家玩的這個默契。是禮貌嗎?其實我一直以為是體貼呢。
後來我也的確發現,小孩的複製能力很強,大人怎樣作,小孩有樣學樣。最近,小朋友對著我介紹貓熊和熊熊,我也跟著「熊熊,你好,生日快樂!」看來,我的行為要重新訂一套嚴一點點的標準,免得帶壞小孩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