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3日 星期五

828閱讀

書櫃裡,書不算少。不過,裡面的書通常只有剛買回來的時候會翻閱一兩次,甚至有的還沒看過書局的紙袋還沒開封,那是預備留給無聊時候消磨用而購買的偵探懸疑小說,幾次經驗之後,就不再因為這樣的原因購買。生活總是被忙碌充斥著,近來我也暗自慶幸,曾經在高三的時候,明明大學聯考逼近,卻一頭熱地把一整箱倪匡科幻小說看完。
高中階段,購書傾向於純文學類。高三開始傾向時間管理、勵志。大概跟聯考脫不了關係,巨大的壓力通常加速我們面對人生實態也加速我們處理事務的成熟。大學階段,大約是以建築為核心,雜誌、論述、旅遊記事。除此以外,還有幾本書是母親遺留給我的。那些當時看不懂或覺得無趣的,如今讀起來,心會跟著揪痛。出社會買書則大約是功能性及雜誌居多,但數量上顯然少許多。
從商業類,到勵志類,一本一本安靜看過,除了好朋友邀約逛遊、下場打球、吃飯敘舊,所有的時間大約花在書櫃,沒有目的的閱讀讓我感到愉快,那是學生時代躲在書店或圖書館看課外讀物的閒適,不為課業,不為考試,純粹為想探尋。像當年蹺課的高中生,穿過體育場天橋,到山洞裡探險。
閱讀的習慣受我母親影響很多,事實上受影響的還有父親,父親只愛看旅遊書和佛經,我常沒大沒小的覺得父親沒有文學深度,父親言談偶爾引經據典,自己覺得驚奇,不過仔細注意,大約出自大藏經、楞言經。小時候的書寫,常會請母親批改給意見。國中母親規定每天要閱讀古文並試答閱讀測驗,並由母親批改。當時視為苦差事,在好幾年後的高中,忽然發現那些苦事累積出口語能力,幫助思想事物。閱讀除了過去為考試,為工作。現在也是一種帶著愉快的偏好

這個長假,將書櫃裡的書籍重新瀏覽過,瀏覽看過的書,經常有不同的感受,每本書因為購買時間、因為購買理由,當時購買的處境或心境,幾乎都有一個特定的歷史場景。那讀書的感受像是回到過去的場景。像是再次瀏覽自己的人生,和自己對話。
最近看到蔣勳的「今宵醉醒何處」,這是山水三書的最後一本,前兩本「萍水相逢」及「大度山」是母親購買的,這一本是自己在書店買來的。以前很不喜歡看「給阿吉的信」那一段自言自語,最近卻發現自己開始自言自語。多年後再讀這本書,這幾篇卻讓我流連再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