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

876關於三十年來中華民國建築師考試最重要的改變




首先要能感謝交大張基義老師很熱心地將這些訊息透過網路傳遞給我們這些鄉民知道,其實老師不分享這些訊息對老師本身來說也沒有太大的損害或差別,但是這些訊息對於還在準備考試的朋友們基本上是相當重要的訊息。(同時也強調一件事是,不管立場為何,張老師是願意和網民分享資訊的人,而不是對立的人。)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國家考試的制度越穩定越好,也就是保持在一個至少公平的情況下,讓願意努力的人自由競爭,不過,看來建築師國家考試在制度上即將有一個巨大的變革,這個變化從應考資格到考試內容到。應考資格有兩部份一個是考試認許的學歷,另外一個則是實務養成的認定標準。

目前欲求建築考試制度的團體對於現行的考試制度的缺點大致是:

一、補習班現象:建築系畢業的學生必須藉由補習班才能考上建築師。

二、準備考試成本過大:很多的學生甚或建築從業人員花費長時間在準備考試。

三、考試內容與實務的脫節:考試內容與建築實務工作內容不符。

四、考試篩選力不足:選考方式無法判斷出合適的建築師。

五、考試制度無法提昇建築師的素質等問題。

因此建改社對於建築師考試制度的建議及呼籲大致上是:

一、將建築師考試定位成對基本建築專業能力的檢定:

二、以高門檻、高錄取率取代目前低門檻、低錄取率的作法:

三、建築師考試各科及格率的常態化:

四、考試制度的設計應促成以專業實習取代補習:

因為建改社的積極努力,的確政府在制度上也從善如流的開始具體檢討,開始有新變化的契機,只是,這個變化的利害得失的討論,好像很容易因為一相情願的改革熱情或是考生欲求捍衛自己考試權益的敵意而喪失的這個變革的初衷,以及這個具有歷史性的變化的真正價值。我的意思是這個考試制度的變革是好事嗎?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壞處?價值在哪裡?原來的制度不好嗎?沒有修正的機會嗎?就是說,這的變革的利益及不利益究竟在哪裡?想了很久大概有這樣的想法。

對於這些現行的考試制度的缺點,我個人的看法大致是:

一、補習班現象:建築系畢業的學生必須藉由補習班才能考上建築師。

首先,這句話如果更正確一點的講,應該是,「建築系畢業的學生應該更加倍努力讀書才能考上建築師。而在努力讀書的過程中,經常有很高比例的考生藉助補習班的輔導教材及輔導課程來協助這些考生的努力事實。」絕對不是「建築系畢業的學生必須藉由補習班才能考上建築師。」那些會通過考試的人,其實有很高的比例是很用功讀書的人,而不是參加或購買補習課程的人。這一點,應該比對「曾經於補習班報名的考生人數」和「報名之後上榜考生人數」。其實,很多補習班的錄取率是「類灌水的」。也就是,分子與分母不是可以相提並論的數據。關於補習班的現象,追根究底,我認為那是各個學校教學教材的不同以及錄取率偏低所造成的綜合結果,因為大多數的建築系裡的學校教育多建立著各自的獨特風格,例如成大在工程上相對上較優秀,而東海在設計理論及實際操作上似乎看起來略勝一籌,大概是類似這樣的狀況,每個建築系多會塑造自己的建築教學風格或說校風,當然也因為建築系老師本身的專長而影響建築系教學上的重點,例如偏重設計理論,偏重工程實務,或者是偏重社區總理營造的經營等等,因此大概很難找到一套所謂的統一教材來擔任國家考試的參考基準。當然,硬要找還是有的只是不多,就像是構造施工之於吳卓夫老師「營造法與施工」。我所謂的參考基準相對其他科系而言,就好像是法律系之於六法全書,會計系之於國家統一的會計理論與作法,或者有像是醫學系的解剖學或者是醫藥學的醫學藥典,不管任何一個學校,都會以統一的教材為核心進行教學。因為建築師國家考試的金榜題名僧多粥少,錄取率偏低的情況下,所有考生無所適從,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有任何人願意出來整合所有建築教學上以及國家考試上所曾經出現過的建築教學內容及其可能的考點、重點,無異是,為所有的考生找到一種可以準備國家考試的方法,不過有效或者是沒有效,那都是一個機會,至於,學校教的東西都不會考出來,建築系的學生,大概也都可以了解體諒,那是因為大學教育廣博並重、強調思辨而不強調的標準答案的必然結果。至於,補習班本身需不需要背負起中華民國建築師國際競爭力不足的責任,我想在台灣建築系學生還是以視學校教育為吸取養分的主要途徑之下,自然沒有這個問題。

那麼新的考試制度的改變,補習班這個行業會不會消失,如果以日本及中國為參考,日本建築士以及中國一級註冊建築師看來,不管名稱為何,也是有補習班或補習學校或輔導學校之類的補教單位存在,更有甚者,這些補習教學的講師都是大學教授,而且場地就是租借大學教室或大學會議室之類的空間。這麼說來,補習文化會不會消失,或者這是不是一種中國私塾文化的變形。則不得而知。但由此看來,補習教育的文化可能不會消失,甚至會成為大學教育因為廣博並重,強調思辯之下的百家爭鳴之下所形成的教材資料繁瑣龐雜之下,對未來教材進行整合與歸納的主要工作者。補習教育既然是一種附屬產品,不論制度如何變革,附屬產業要完全消失,就好像不太容易。就像是說,不管是手機產品無論怎樣的推陳出新,總是有非原廠開發的相關周邊商品用來搭配主產品,例如:果凍套,電腦專用風扇。如果一個副產品可以讓主產品的使用更加便利,就永遠有人開發,最簡單的主要理由是商機,次要的理由是經濟學上的資訊成本,這麼多老師,這麼多建築系的派別,這麼多種實務種類,這麼多的教課書及參考書。要停止補習教育文化的方法,個人認為唯一的一個方法就是,「以檢定的概念來取代鑑定的概念」,具體的作法是放寬錄取人數,大幅提高錄取率。試想,如果每年建築師錄取人數維持在300人,取得建築師證照的門檻降低,那麼把時間花在唸書,就不如把時間放在工作上。

二、準備考試成本過大:很多的學生甚或建築從業人員花費長時間在準備考試。

準備考試的成本說起來可能真的很大,不論是和民國七十幾年當時還是建築設計只考3個小時的時候通建築師考試的建築師,或者是和這幾年通過考試的建築師朋友談起,建築師考試的集體記憶的確就像當兵的記憶一樣,相當辛苦而永遠不希望再度經歷但帶點懷念。但這種考試上的辛苦追根究柢還是錄取率低而應考者眾所造成的必然結果。如果這種痛苦的本質追根究柢,是因為僧多粥少的激烈競爭所造成的現象,我個人並不認為有任何考試制度的改善可以減緩這種考試成本的高昂。我所相信的是,準備考試的辛苦可能會有一部份移轉例如說移轉到學歷的追逐競賽或者是移轉到實務經驗累積而遭受到不合理的對待的忍受,也就是說,這個追求國家考試及格的過程中所必須承受的辛苦總量是不會有太大的改變的。當然,我們更沒有必要去探討去懷念去比較過去的建築師考試中曾經有的制度的單純或只是考上之後的巨大回報。美好的舊日時光我們不曾參與,當然對我們而言也就不曾存在。我的意思是就現在的考試制度而言,很多的學生甚至建築從業人員花費很長的時間在準備考試上,就算是調整的考試制度之後,我相信還是會有很多學生及從業人員花費很長時間在準備考試上,只是他們所準備的考試的標的物會改變而已。例如,新的制度規定了應考資格應該要有一定程度以上的學歷,因此建築系的學生本來的努力會從準備証照考試移轉到升學考試。而建築從業人員還是可能花費長時間在準備考試上,可是因為新的制度有實際工作經驗認定的問題,因此比較集中或比較密集的準備時段,可能就不會是在剛剛進入事務所對許多工作上還是很生疏的情況下開始準備考試,有可能,會是在兩三年後有豐富的工作經歷之後,甚至升上了專案設計師之後,因為能力上可以獨當一面,或者是因為薪資碰到了透明天花板而希望自立門戶的時候,萌生準備建築師國家高考的念頭。換句話說,取得建築師高考証照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不會有多大的改變。但衍生的問題是,事務所因為離職潮所造成戰力減損的衝擊會更大或是更小?

三、考試內容與實務的脫節:考試內容與建築實務工作內容不符。

考試內容與實務脫節,雖然是眾所皆知,但其實考試的內容基本上和實務上多少還是有相關性的。例如近年來綠建築評估指標,生態工法,永續校園,和實務上其實還是有些關係的。即使那些在實務上比較不常被使用到的理論或專有名詞或概念,其實有些地方只是他們是實務上的基本概念而沒有具體應用在實務上的工作上,因此被視為和實務脫節。當然這幾年很超出考試範圍的建築結構考試內容就不是我所討論的部分。但這一部份,基本上我認為在原來的考試制度上還是有改善的機會,例如,具體的從考試題目及考試題目的命題範圍來做調整,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証照考試畢竟是一種對專業的認證,脫離現實太遠終究不是好事。但我認為這是「考試題目」本身可以調整的問題,倒是不需要大砲打小鳥一般地動用整個考試制度的變革來改善這個脫節。

四、考試篩選力不足:選考方式無法判斷出合適的建築師。

若說原有的考試制度,選考方式無法判斷出合適的建築師,這一部份我個人比較不認同。以台灣現況來說,具體地事實上,台灣的確有著許多跨足國際,具有國際能見度,可以被稱為大師的建築師,指名道姓可能比較不禮貌因此不明說,但那些在國際上得獎的,或者在國內由民間機構所舉辦的建築評選或競賽得獎的建築師,他們難道不是從原有的考試制度上通過考試的嗎?當然我們所談的是的合適建築師,在瞬息萬變的建築市場,我們國家需要為國爭光、在國際競圖上一展長才的建築師,可能也需要房地產市場或是為散戶業主的服務建築師。

五、考試制度無法提昇建築師的素質等問題。

至於考試制度無法提升建築師的素質的問題,我則認為本來就沒有一種考試制度可以提升考生的素質。考生的素質可以被視為建築產業人才的整體素質,這個產業人才的整體素質的良莠與否我個人認為應該是學校建築教育的責任,以及市場現況是否顯示出具有未來榮景及機會的憧憬以上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有這個需要,有這個必要及意願來自我提升。換句話說建築產業人才的整體素質的好壞,有一部份是畢業前待在學校教育中所吸收到的養分,而有一部份是師父領進門之後的修行在個人。也許有一部分是考試制度可以努力的是,如果說,考試本身的內容每次考來的都是工作上實際上所需要知道的重點,當然對於建築從業人員來說會有多少提昇素質的效果,但我認為有限。

而對於建改社對於建築師考試制度的建議及呼籲,我的看法則是:

一、將建築師考試定位成對基本建築專業能力的檢定:

建築師考試定位成對基本建築專業能力的檢定,如果不去考慮現行建築師考試內容的困難及其脫節以及其低無比的錄取率,其實建築師考試本身的定位本來就是基本建築專業能力的檢定。這考試的測驗方法,本來就不是刻意的偏執的高標準倒應考生為目的以考倒為目的。只是因為極低錄取率的情況之下,考試本身須要有過濾淘汰的功能,過於簡單的題目沒有辨識能力因此才會題目越出越難,越出越刁鑽,至於前幾年曾經出現過可能比較不合理的建築結構考試也不是我所討論的考試常態範圍。

二、以高門檻、高錄取率取代目前低門檻、低錄取率的作法:

就現在看來,所謂的高門檻高入學率的門檻大概就是所謂的學歷吧!

如果高門檻高錄取率所意味的是所有的考生都要追逐更高的學歷來取得考試資格,相信在制度上或管理上可能不失為是一個解決的方法,但對於建築從業人員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待在學校教育的象牙塔,而不是鼓勵學生儘快進入職場接受建築實務的洗禮,會不會反而更誘導學生更加投入書本。

三、建築師考試各科及格率的常態化:

及格分數的保留制度,終究還是抵不過控制市場人數的政策面操作。不管考試制度如何變化,國家要的是穩定就業市場中的人力市場均衡。任何制度總找得到不合理處,而那些不合理處正是一種妥協後的修正措施。到最後只是在調整數字罷了。其實很多參加考試的人大概都知道,自己的能力,和考卷上的答題表現早就足以通過考試,但因為有這樣條件的人太多,所以會受到人數控制而落榜。說到底還是「人數控制」的問題。

四、考試制度的設計應促成以專業實習取代補習:

補習教育,並不在國家考試的報名資格要求裏面,補習教育和專業實習本身地位天差地別其實並不能拿來相提並論,補習教育既然不是參加考試的客觀要件之一,自然也就沒有所謂的以專業實習來取代補習的問題。同時,大概沒有一間補習班的教學是自認為自己可以取代專業實習的,事實上,目前市場上所看得到的補習班的教學內容大概也是從實務上的案例中尋找教學資料,例如工地的照片、影片,建築設備廠商所提供的產品資料、以及實際上中華民國所實施的建築相關法令作為內容,以及各大學教授的重造著作等等,雖說和專業實習無關,可是好像也沒有脫離專業實務現實太遠。況且專業實習本身就是大學建築教育理念所應該著重於強調的,需不需要透過考試制度規範一個建築學習者呢?不過我雖然覺得沒有必要透過以補習教育當作假想敵一般的捉對廝殺來強調專業實習的重要性,但我確實認為專業實習的確是專業養成最重要的一環。現今考生常覺得許多東西需要背誦強記,實在是因為實務經驗不足而許多在工地現場視為理所當然的數據、資料,對於沒有經驗的考生而言只能吞生吞活剝地背誦下來。

不過我也想到,這樣的考試制度變化之下,會不會有這樣的現象產生:

1.請假離職潮不會出現在年輕人身上,而是出現在事務所的資深專案身上?對事務所戰力的折損會不會有移轉的現象?因為這個現象,至少在中國還是存在的。

2.補習教育會不會消失?

3.所錄取的新科建築師,會不會大多是具有實務經驗,而沒有研究所一畢業就投入考試的考生呢?

4.新制度下的建築師,更合適?更具競爭力?

這個部分很值得後續持續的觀察,應該也是很有趣的論文的研究議題。

批評了這麼多,似乎我相當不認同這場變革?其實不是的。雖然我認為這場具有時代性意義國家考試制度的變革,在期待目標上和可能的效益上方向偏離,但是

,在新的考試制度的變革中我看了幾件事情,一是專業實習的確認,二是國際接軌競爭優勢。

除此以外,這個制度原本預期希望能夠消滅的現象或改善的事情,我認為不太有機會,例如補習教育,考試花費時間,考試內容和實務工作,透過考試篩選出合適的建築師,透過考試提升建築師的素質。我認為,如果補習教育本身所提供的補習內容適切和實務的而且可以滿足客戶需求,如果國家考試的錄取名額還是這麼低的話我認為補教市場還會存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例,中國在2004年開始實施直接與世界主流接軌的建築師考試,不到兩年的時間,中國的補教界即整合出規模最大的補習網路學校,學員購買點數,直接上網上課,而且1年上課費用僅在1000元~1500元相當於5,000元到8,000元新台幣之間。同時,考試所必須花費的成本不管是時間或者是精神,只要錄取率還是這麼低,有那麼多人想考,競爭永遠存在,考試所花費的時間及精力只是分散在補齊學歷或這是補齊實務經驗,至於考試內容要貼近實務工作則有一個問題是誰的實務工作?是競圖的實務工作?建設公司的實務工作?小住宅的實務工作?這些經歷資格,會不會造假或會不會有失公平?目前的草案架構上和中國類似,雖不全然滿意,但大致上合理。

不過,總的來講我認為,這個改革是有絕對必要的。

尤其在專業實習認定上規範化以及國際接軌所帶來的競爭優勢。

建築本身就是一個實際操作的學問,所有的書本都是參考資料一點都沒有必要奉為圭臬的盲從,建築設計本身就是個人思考的延長,沒有標準答案。透過實務地操作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長與正確判斷的能力。另外,如果在制度上可以和國際接軌,我國有意願到國際發展,或到大陸一展長才的建築師相對的機會一定更多。台灣本身因為逐漸進入已開發國家,建築設計業務的機會與遠景有逐漸萎縮的趨勢,創造新的舞台,創造新的生存空間,是建築人不需要明說的隱形共識。許多能力優秀的建築師及建築設計從業人員,大膽西進大陸即是明證!台灣稍具知名的各大建築師事務所也多在中國設立辦公室及分公司,這是時勢,這是趨勢,是絕對是未來的機會!即使沿岸富裕城市及幾個主要大城市接近開發飽和,往內地四川陝西方向一代,機會仍然無窮。如果在制度上更加接近,將來雙邊認證的機會勢必更高,對於台灣建築師在大陸的舞台也必然更加寬廣,筆者跟隨一位台南開業建築師前輩到北京拜訪前輩的同學,桌上模型多是1300的住宅,樓地板面積多是幾萬平方米左右的規模,同時在當地因為一定要設計院合作(敲章、審批)的關係,因此設計多做到建築設計,後續的施工圖,申請建築許可等繁瑣工作均由設計院代勞,且監造(監理)制度與設計單位分別負責,監造工作屬於建造工程師的責任,而非設計建築師的責任。對於熱愛設計的建築師們,無異是建築設計的天堂。制度上國際化的接軌我認為是這場變革中最重要的果實。

話說回來,這樣的變革對門檻前的考生而言很辛苦?很殘忍?不過,該是認清事實的時候了!如果曾經期待這樣的時代變革轉輪煞車的話。

不管國家考試的制度怎樣變化,透過國家考試核發建築師證書本質上是一個專業人力供給的機制。我的意思是,國家打算釋出幾位建築師到建築設計市場,以及有哪些人在能力上有資格取得建築師證書的資格,這是兩個問題。再簡化一點就是,市場需要多少個建築師是一個問題,而目前有幾個人在設計能力上和實務能力上足可以擔任建築師而應該核發與建築師證書則是另外一個問題。例如:市場上可能有五萬個建築從業人員,這些從業人員因為常時在事務所繪製施工圖、熟悉法令檢討、或在營造廠擔任現場工作對於施工及營建工程細節的瞭解有一定程度的熟稔,這些人應該有足夠能力擔任建築師,從事建築設計監造的工作,為社會謀求福祉,從建築物的安全保障使用者最基本的的生命安全,到能夠設計出讓都市風貌更美好的社會使命。

雖然有這麼多人值得擁有建築師證照,但是因為國家或政府為了避免市場上的廠商數過多而造成惡性競爭因此限縮可以擁有建築師証照的人。簡單講還是「控制人數」,也就是建築師人力的社會需求與供給平衡。這一點可以從考選規劃司的簡報看出來,計畫推動項目的第十點「調查與推估未來十年建築師人力的社會需求。」這隱含著,建築師人數應參考社會需求,而不是讓所有有能力的人取得與能力相稱的證照。也就是說,建築師考試不會像汽車駕照一樣,只要會開車,路考及格即核發駕照。

考試本質上是一個競爭,而競爭本身就是一個「資源分配的問題」,即是:「國家有多少張紙,然後,打算分配給多少人這張紙。」如果你不要這張紙?這個競賽就和你無關痛癢。如果你想要,你就必須面對你所認為的各種不合理及其所為你帶來的痛苦並且欣然接受。如果你一定要,而且沒有你會死!所有的不合理將變成你進場競賽的最佳武器。為什麼?因為你知道,這些考試所帶來的的辛苦,考試制度的不合理,甚至是像實驗白老鼠般的考試制度的變動,會讓許多意志不堅定,抱著可有可無的心態,沒有下定決心,以及還有其他退路的競爭者離開競技場,即使這些砲灰考生進場,你也知道,意志不堅定的態度早已注定了他們不是你的對手的這個事實!不論制度怎樣改變,態度是通過國家考試的為一通路,你可以放棄所有其他有關於考試制度的變革可以產生什麼樣的契機的美好想像,因為那跟你無關。我們需要的還是努力,也只是努力,不管是補齊足夠的學歷、勇敢要求職務輪調,或是離職尋找吻合需求的職缺(我在中國應考的朋友說這是設計院主管最容易刁難的地方,讓他們無法補齊各種職務的時數,總計720時數單位。而在台灣,的確也有很多事務所是不鼓勵同事去考建築師的。)以及務實地做好眼前的分內工作。

競爭本身,同時也是腳踏實地的辛苦,辛苦的總量和競爭人數呈正相關,不論制度如何改變,不同的只有面對的先後次序或是朝三暮四朝四暮三,沒有絲毫可以省略與偷懶的空間,也沒有稍微可以加以排除的可能,不增一分也不減一毫。當面對競爭,認清事實,鼓起勇氣,破釜沈舟,不戰至最後一兵一卒,絕不退讓的精神,才有機會。

對於時代的變化,我們能做的,不是緬懷也不是惱怒,而是把握以及應變。

對於新制度所帶來的機會及可能性,個人也抱持相當期待!

說到不公平的待遇,91年開始準備建築師國家考試,當時中華民國憲法和國文仍是應考科目之一,在我的準備書單裡面,有憲法概論以及二手書攤買來的國文參考書,有一次朋友到討論事情進來到自己的書房,看見營建法規彙編旁邊躺著一本「中華民國憲法」,他哈哈大笑的表情相當誇張,「阿貴,你不會連這個都在念吧!」瞬間,我覺得自己很蠢,場面也很困窘,身為朋友不鼓勵就算了,我腳踏實地的愚蠢有這麼明顯?有這麼好笑嗎?我很生氣!91年的成績單出來,自己的憲法、國文及格。這位朋友的國文及格,憲法不及格,他開始緊張。當我開始覺得上帝眷顧認真的愚者的時候,那一年開始,國文及憲法宣布廢考,成績不算了。彼此之間不免互相比較一番,算一算科目及格制之下,我只過一科,朋友通過四科,自己真的開心不起來。上帝忘記努力的我了?是嗎?第三年,我們一起通過考試,第幾年過幾科這種小事情,只是及格這兩個字的位置印刷在哪一行而已,慶功宴上,上帝安排給我的喜悅一點也不比他少。

PS

大陸現行的建築師考試制度也沒有補習班?建築師補習班存在的事實。大家可以上網瞭解一下。http://yizhubbs.edu24ol.com/leraning/class_jianzhushi/

3 則留言:

Peter Tsao 提到...

日本據說也有建築士考試的民間機構輔導課程,不過,沒有找到資料佐證。從中國網路的資料看來,中國的確是有名為輔導教學學校的「補習班」的,而且網路教學的原因,學費低廉,相當於台幣5000多元而已。
很多講師還是大學的教授。這是不是「中國人」的文化呢?就不得而知了。

Eason 提到...

曹老師真的有好多想法喔,希望等到我要考建築師時你還能再開一班家教xD

Peter Tsao 提到...

呵呵!我大概沒有多餘的力氣開設,不過,這關於建築設計這方面的交流,我倒是一直很喜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