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賴床一直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還沒上小學其實也沒有遲不遲到的問題,不過賴床影響大人的上班行程,卻也是個困擾。
這個月的工作量較多,部分分攤到到假日作,部分分攤到睡前完成,結果這個月幾乎早上爬不起來。因為八月份雜事太多,為了支應該趕在十月完成的工作份量於是在九月份的晚上加開一個工作班表,從十一點到兩點半大約三小時,仔細算一算還值得,每天多出三個小時的工作時間,因為熬夜賴床到九點,所以白天的工作時間短缺一個多小時,總結算起來還是盈餘兩個小時,不過代價不小,冒痘痘,火氣大,喝咖啡醒腦,酌點小酒助眠,隱藏性的代價可能更高,因為熬夜始終不是健康的事情。
不過我倒是發現一個現象,小孩子比較容易起床!
這個月大多數的早晨,老婆叫小孩起床的話。不是「趕快起床!要上學了!」而是「小朋友起床,你看爸爸羞羞臉賴床!」結果小朋友總是很快起床,揉揉眼睛,坐起來看看我,很開心的大喊:「媽媽!我起床了,爸爸羞羞臉~」其實賴床只是一個表象,因為通常我還是憑藉過人的意志力起床出門買早餐陪家人吃完,再回頭睡回籠覺。不過,小孩子因為這樣而意外地改變賴床的習慣,倒是我始料未及的事情。
我想起幾件事情,串連起一些道理就是,其實我們總是不喜歡玩「沒有勝算的遊戲!」
小學的時候,很容易考一百分,所以我喜歡讀書,於是國小也經常月考考滿分。
國中的時候,功課變難的,厲害的同學變多了,讀書相對上也比較意興闌珊,國中成績最好的時候好像是全校26名,是被印在全校排名成績的第一張紙,那好像是我曾經功課最好的一次,大多數還是在一百到兩百多名之間遊蕩漂浮。
高中的時候,讀書也不是我感興趣的事,最喜歡的是讀課外書,演講,寫作,辯論,總之不是讀書,我發現在我感興趣的事物裡,有別人羨慕與肯定的眼光,稿費、獎金,獎狀,掌聲,再不用成績數字衡量的世界裡,原來,我還蠻不錯的,甚至覺得,自己原來也是厲害的角色。當然,留級很快讓我回到人間,重新面對身為學生的本分。而我也始終認為自己的口語能力與思緒邏輯,是在那個非主流的美好時光建立起來的。
大學的時候,無意間發現建築設計的趣味。高中畢業以前,我一直期待也認為會在大學畢業前,整理一本散文集,結果沒有。因為我發現比我以前所著迷的事物更有趣的事情。徹夜趕圖第二天和評圖老師之間的舌戰,這樣的趣味竟然一點也不輸高中時候晚自習偷偷閱讀藏在參考書下面的蔣勳的散文。即使成績始終不是名列前茅,但我總覺得自己一定是有機會的人,值得一拼。上幾次總評之後,我認為自己大概可以走這一行,於是再也沒有轉系或重考的念頭了。
原來,我們是在競爭表象中相信自己之後,於是投注更多,也投入更多的努力,不管,有沒有誤解自己的能力。
我認為,小朋友的起床純粹是一種面對有勝算的競爭下的積極進取。那是意志力使然,不是習慣,也不是既有能力。為什麼?因為,每次起床後,小朋友雙眼惺忪地上完廁所,綁好辮子,孩子的媽媽說:「好!你可以再睡五分鐘。」小朋友立刻癱到床上匍匐前進地抓住枕頭和小熊,很珍惜、很貪婪、很盡興的再睡那五分鐘。每次看到小朋友起床的情形,我很容易想起,小時候父母叫我起床的情景,和頻頻催促我的厭煩。
我體會到,起床後整裝完畢再叫小孩起床,這並不是最好的辦法,因為小孩子永遠覺得自己是落後者,而,我不是士官,小孩也不是阿兵哥。紀律不需要這麼表象。我發現最好的辦法是,一點點催促,一點點大人故意的落後,讓小孩超越,讓他覺得原來他也可以表現的很棒,培養一點信心,也培養一點自動自發,原來這才是個「叫床」的好方法。
工作進度落後的情形稍微減緩一點點,雖然還是落後,前天十二點上床睡覺,昨天十點半上床睡覺,慢慢的,「山崩計畫」中的熬夜階段也逐漸告一段落,大約可以功成身退了,於是作息調整逐漸要正常化。即使如此,早上精神翌翌的睡醒後我會稍微觀望,還是會故意賴床一下下,技術性落後。一日之計在於晨,讓小孩子在一天的起點就有一個激勵的成就感。
這個月的工作量較多,部分分攤到到假日作,部分分攤到睡前完成,結果這個月幾乎早上爬不起來。因為八月份雜事太多,為了支應該趕在十月完成的工作份量於是在九月份的晚上加開一個工作班表,從十一點到兩點半大約三小時,仔細算一算還值得,每天多出三個小時的工作時間,因為熬夜賴床到九點,所以白天的工作時間短缺一個多小時,總結算起來還是盈餘兩個小時,不過代價不小,冒痘痘,火氣大,喝咖啡醒腦,酌點小酒助眠,隱藏性的代價可能更高,因為熬夜始終不是健康的事情。
不過我倒是發現一個現象,小孩子比較容易起床!
這個月大多數的早晨,老婆叫小孩起床的話。不是「趕快起床!要上學了!」而是「小朋友起床,你看爸爸羞羞臉賴床!」結果小朋友總是很快起床,揉揉眼睛,坐起來看看我,很開心的大喊:「媽媽!我起床了,爸爸羞羞臉~」其實賴床只是一個表象,因為通常我還是憑藉過人的意志力起床出門買早餐陪家人吃完,再回頭睡回籠覺。不過,小孩子因為這樣而意外地改變賴床的習慣,倒是我始料未及的事情。
我想起幾件事情,串連起一些道理就是,其實我們總是不喜歡玩「沒有勝算的遊戲!」
小學的時候,很容易考一百分,所以我喜歡讀書,於是國小也經常月考考滿分。
國中的時候,功課變難的,厲害的同學變多了,讀書相對上也比較意興闌珊,國中成績最好的時候好像是全校26名,是被印在全校排名成績的第一張紙,那好像是我曾經功課最好的一次,大多數還是在一百到兩百多名之間遊蕩漂浮。
高中的時候,讀書也不是我感興趣的事,最喜歡的是讀課外書,演講,寫作,辯論,總之不是讀書,我發現在我感興趣的事物裡,有別人羨慕與肯定的眼光,稿費、獎金,獎狀,掌聲,再不用成績數字衡量的世界裡,原來,我還蠻不錯的,甚至覺得,自己原來也是厲害的角色。當然,留級很快讓我回到人間,重新面對身為學生的本分。而我也始終認為自己的口語能力與思緒邏輯,是在那個非主流的美好時光建立起來的。
大學的時候,無意間發現建築設計的趣味。高中畢業以前,我一直期待也認為會在大學畢業前,整理一本散文集,結果沒有。因為我發現比我以前所著迷的事物更有趣的事情。徹夜趕圖第二天和評圖老師之間的舌戰,這樣的趣味竟然一點也不輸高中時候晚自習偷偷閱讀藏在參考書下面的蔣勳的散文。即使成績始終不是名列前茅,但我總覺得自己一定是有機會的人,值得一拼。上幾次總評之後,我認為自己大概可以走這一行,於是再也沒有轉系或重考的念頭了。
原來,我們是在競爭表象中相信自己之後,於是投注更多,也投入更多的努力,不管,有沒有誤解自己的能力。
我認為,小朋友的起床純粹是一種面對有勝算的競爭下的積極進取。那是意志力使然,不是習慣,也不是既有能力。為什麼?因為,每次起床後,小朋友雙眼惺忪地上完廁所,綁好辮子,孩子的媽媽說:「好!你可以再睡五分鐘。」小朋友立刻癱到床上匍匐前進地抓住枕頭和小熊,很珍惜、很貪婪、很盡興的再睡那五分鐘。每次看到小朋友起床的情形,我很容易想起,小時候父母叫我起床的情景,和頻頻催促我的厭煩。
我體會到,起床後整裝完畢再叫小孩起床,這並不是最好的辦法,因為小孩子永遠覺得自己是落後者,而,我不是士官,小孩也不是阿兵哥。紀律不需要這麼表象。我發現最好的辦法是,一點點催促,一點點大人故意的落後,讓小孩超越,讓他覺得原來他也可以表現的很棒,培養一點信心,也培養一點自動自發,原來這才是個「叫床」的好方法。
工作進度落後的情形稍微減緩一點點,雖然還是落後,前天十二點上床睡覺,昨天十點半上床睡覺,慢慢的,「山崩計畫」中的熬夜階段也逐漸告一段落,大約可以功成身退了,於是作息調整逐漸要正常化。即使如此,早上精神翌翌的睡醒後我會稍微觀望,還是會故意賴床一下下,技術性落後。一日之計在於晨,讓小孩子在一天的起點就有一個激勵的成就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