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5日 星期六

854學習建築設計的往事




因為受到重要恩師的邀請,上台北幫老師的學生評圖的關係,讓我想起也串起幾件往事。那是關於學習建築設計的往事。



大一的時後作設計,不喜歡看作品集也不愛看設計相關的書籍。最主要的理由是,怕設計會有別人的影子,看了作品集裡面很漂亮的造型或是空間形式,好像總是很容易在自己的設計習作中,不小心出現了書本圖片裡的東西,大一的時後很困擾,因此很排斥多看作品集,也很排斥看太多展覽,總相信透過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創造出「某些不錯的東西」,例如造型或空間之類的東西。這個症狀與問題多年後在和剛剛入學的建築系低年級朋友的對話中,我發現有歷史重演的現象。



大一的時後,這個習慣或現象對自己在設計作樣的表現上,似乎沒有多大影響,或許不管參不參考作品集或設計案例,對於還是設計新手的的同學們來說,大家的創意其實都差不多。水泥叢林、城市迷走、新世界、愛情觀,從設計概念到設計主題大家的創意大多差不多,其實,對於一群剛剛通過大學聯考的孩子們來講,我們到底有多少生活體驗,足夠嗎?有觀察力嗎?不知道。不過有一個現象很真實,那就是,所有人對於空間的想像絕大多數是來自於過去的體驗,所以家裡住在大都市裡一般公寓的同學,就會把住宅設計的小小的,住在鄉下的大平房的同學所做的設計,廁所大概就是別人臥房的尺寸。跟生活習慣有關,跟生活經驗有關。不過,設計的確很有挑戰性與趣味性。因為不管設計作的好不好,那彷彿像是真的房子的一個紙板建築模型,竟是這樣迷人,讓我們在學校學生階段彷彿就有機會成為建築史裡的國際舞台上的大師,即使是孤芳自賞。



我的好運很快在大一下學期用完,大二下的設計成績竟然是及格邊緣66分。這帶給我極大的震撼,我印象中,學期成績公佈的那個下午,我趁著同學都離開系館的時後,回到布告欄很仔細的看著印著自己成績的數字油墨,傷心不已,默默掉淚。我感到百思不解,我這樣用功,事實上我覺得自己上大學後比高中還要用功。我挑燈熬夜,草圖紙上嘗試又嘗試,可是我的確也作不出好東西,一面辛苦嘗試不得其門而入,一方面有因為經常熬夜在良心上認為自己盡力。我總是在同學的作品上看見好東西,可能是入口的高低差,可能是一支圓形樓梯,可能是李查麥爾斜坡,可能是安藤的積木方塊。我從來沒有想過是方法不對。我覺得那些是被別人用過的語彙(我當時的措辭應該是造型。)那些設計作的好的同學,東西真的作的不錯。但我也看得出來,那個地方像什麼,那個地方可能是抄哪位設計師的那個作品。而評圖場上從來沒有老師會指責這些同學,沒有原創性,或是抄襲!大家好像都不明講,但大家一窩峰的閱讀作品集與狂抄,但能力很強的同學拼湊之後,的確整體很協調,一點也不唐突。於是,我開始質疑自己作設計的方法。


直到有一次系上的全系聚餐,我因為不勝酒力請一位學長騎車我回宿舍。我問學長:「學長,你設計是怎樣作的,怎麼那麼不錯。」(當時自己真是個驕傲的學弟。)


「就抄啊!作品集拿起來狂抄啊!鬥不起來的再自己想辦法處理。」和很多喜歡裝得一副自己是大師的學長,這位平常直率也不擺學長臭架子的學長說的真切自然,完全不像是在乎弄我。我瞬間酒醒。「學長你有沒有騙我。我快被二一了內。」「我跟你說真的啦!」停紅綠燈的時後,學長特地轉頭看我,等我們醉眼惺忪地四目交接的時後,再次跟我強調一次。(學長,我是有女朋友的人。)



也許我們會聽過其他大師說:我不是用抄的,我是用偷的。這也只是比較莞爾的說法。基本上,並沒有改變「成果不是百分之百原創性的事實。」偷竊?抄襲?在設計的領域裡,意思其實差不了多少。剩下的「表達的事物不同」、「作法上類似但概念上不同。」要不要相信這些自圓其說,就是個人的問題與選擇。當然我們也可以先有作法或造型結果再產生說法,或先有一套設計說法再發展成一個空間或造型。但這自由心證和不可合理推演的不確定性太高以致於我們永遠不能檢驗與證明。



原來設計這件事情不是任何細節都要事必躬親地親自創造。而是站在前人的肩膀與成果上,擷取、拼貼、運用、組合。但不是毫無理由的,因為需要大空間所以有一個大跨距結構,因為視野良好,所有有大面窗,因為西曬室內環境不好,因此大面窗之後加設百葉格柵遮陽,因為因地制宜,因此有相應而生的空間與造型,然後,逐步調整,使其調性諧和。原來所有的「部分」都是一種語彙。拼字正確及產生文意。類似的道理。想通了這個道理,作設計就很趕嘗試,不管這個方法正不正確,一個設計學習者的初步的信心就這樣慢慢地建立起來。



對我而言,總算是找到一個作設計的方法。不管熬不熬夜,我終於比較不會在設計課前一天的晚上不知所措,讓進度失控,讓成品失控。掌握到方法沒多久,慢慢地,除了老師改圖翻案之外,也能掌握設計進度。我產生了一點點設計的主見,不再認同老師每一次的修改,因為,我這樣做有這樣的理由,因為要和~銜接。或是結構上的考量。老師如果覺得不好,我需要聽老師告訴我說為什麼不好,再聽聽老師覺得怎樣改比較好,如果都說服不了我自己,我傾向於採用自己的設計。



無論如何,道理很簡單,如果建築設計的成績要接近自己的期待,那麼就是,「設計要快!」因為設計速度慢的時後,到交圖前一天,我一定還是舉棋不定,遲遲無法定案。鳥叫天光,恐懼油然而生。如果設計速度快,那麼我就有時間畫剖面圖,畫透視圖,畫效果圖上色,甚至畫幾幅油畫來說法來發展我的設計議題與發想,去產生一套鮮明的設計邏輯說明我的設計是怎樣做出來的。



大三的時後,建築設計的成績回穩,無須再擔心設計被當擋修的問題。相反的我對於高分開始有追逐的興致,(啊!不過只有設計啦!其他的科目還是爛到爆~)大三下86,大四上87,大四下79。到大四畢業設計的時後,也許你不相信,我還幫同班同學槍圖。因為12點多的時後畫完第三張油畫(那是談分離與故鄉的關係。)跟隔壁室友借房間用除濕機開到早上,等油畫乾。(當然後來還是來不及乾就是了,不過老師倒是沒有發現。)從一點到六點的那幾個小時,我忙著幫快來不及的同學畫圖。(而不是補眠睡覺,很夠義氣吧!)



設計再也不是讓我恐懼的事物,相反的我覺得越來越好玩。當然後來電腦被當,大學還是延畢的結局,就真的是我始料未及的意外。(人生的風險真是多到不可計數啊~)



總之,如果你也是讀建築系,建築設計也剛好是你的不安,很多人的建議你也都試過了,如果還想奮力一搏死馬當活馬醫,可以參考看看我的說法。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您好!偶然搜尋資料中,點進您的網誌,在這篇文章中,也看見了我的過去.

由於已長期不在建築相關領域工作,但對於建築設計--仍有些許遺憾與熱情,最近正努力想重拾書本,但對於空間的感受卻不如以往明顯,如何才能重新進入呢?

Peter Tsao 提到...

您好!
辛苦一點的,回到設計部門工作,開始熟悉建築。
比較偷懶一點的方式,到補習班上課,吸收建築知識,將來相輔相成。
以上。
希望有幫助。

Peter Ts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