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太細緻,形體出來,空間感就出來了。
當然,比例越大,真實感就越大。
但模型畢竟是耗費時間和成本的,如果不是越接近定案的階段,一般還是比較少製作模型。
怎樣掌握案件進度?如何判斷業主的真意?
有時候是經驗。
有時候是運氣。
下午兩點多,接到一通電話,「15*30,住宅區,一層,三房兩廳,15米的邊界線是臨路側。...試著套平面圖出來看看。」
四點以前,作了兩個平面方案,再拉了一個量體手繪套成透視簡圖。平面當然還有很多需要修改調整的地方,不過,有了A、B兩案,應該就可以約討論了。剩下需要調整的部分,和業主畫的過程中應該會逐漸收斂出來。
學校教育的壞習慣是想的很仔細之後,視如珍寶地,才願意端出菜色出來。不過設計有很多交叉路,在還沒和使用者對話之前,路不用走太遠。但也不能不啟程。兩手空空不會有討論的起點。大方向正確,先走幾步,就開始有討論、修正的機會。
所以我們說打個草圖來討論。有草圖,就有對話。
除了配合度高,服務好之外,一切的重點都在,怎樣用最效率的呈現方式,說明和對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